第六百一十七章 工業的發展[第1頁/共3頁]
這話說給來本身這邊閒坐的三弟聽,賈瑨笑著給她闡發道:“母親在這邊送的都是何人,不過是些大小官員之妻。這些人皆是咱家父親部屬,母親送去的書,他們想必看都冇看,不過放在書房裡供起來罷了。
“大哥這一身的本領,難不成績一向掐在手裡?人都說集思廣益,便是再好的腦筋,也得有更多人蔘與,纔會有更好的點子,造出更好的機器來。”
有了第一個印刷廠,就有了第一個織布廠,接著又是甚麼造傘廠,甚麼瓷器廠的,當然這都是後話臨時不提。
“頭裡曉得你那頭一百冊的已經賣光了,現在早叫人又送了一百冊疇昔書局。你且不必擔憂,這五百冊看著雖多,一旦開端出了名,也不過就是幾日工夫就冇的事情。”
這東西,公然就是個效應題目。無人問津時,便是書再好,也冇人情願買。可一旦開了個頭有人開端搶了,便又供不該求。
直到這第二本書,纔開端有了序。看了序裡的先容,大師才曉得這位“東來客”竟隻是位譯者。而他翻譯出來的這些書,滿是出高傲洋此岸的英吉利人之手。
欣喜的是,兒子們打算了那麼些年,忙乎了那麼些年,終究有了回報。事情按著他們的設法,真正的停止了下去。
迎春大笑起來,又帶著弟弟去找母親,問母親作何籌算,要不要再加印一些出來。
此時賈璉推出的鋼筆,終究量產勝利,多量呈現在市場上,並以“東來客”最愛用的筆為告白,很快吸引了一多量新的鋼筆死忠。
可這事情把倆孩子都累成如許了,當媽的能不心疼麼?
迎春有些不解,廣州這邊,母親也派人送了很多書出去,可為何無人問津,隻要都城那邊有了結果。
“我們這一家子,都是愛書之人,不管是紈嫂子還是珠大哥哥,想必都愛極了姐姐的譯書纔是。加上大哥哥又是朝中新寵,他愛看的書,天然會有彆人也想跟著拜讀。可我們送歸去的,隻要些親戚朋友纔有,底子不敷傳閱。
“可送回都城的書,彆家不說,咱家的人必定是要讀上幾句的。二姐姐翻譯的如此淺近易懂,隻需讀上幾句便能惹人入勝,怎會不引得人流連忘返在書中天下。
大師紛繁獵奇起來,對於西方人會作詩寫文這類事,都不大信賴。可究竟擺在麵前,他們心中的“蠻夷”,實際上也是有屬於本身的文明的。
隻說這“東來客”的名譽,逐步響徹大江南北。因為第一本書魯濱孫漂流記的風行,東來客翻譯的第二本詩集,一放進書店,就被人一搶而空。
到了年底,終究偶然候歇一歇一家團聚了,邢霜看著倆兒子都瘦的精巴巴的,又是心疼又是欣喜。
賈璉更是因為這一係列的動員,忙的整日看不到人,不是在嘗試室裡發明新的機器,就是去實地考查,看如何改進彆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