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災 (二)[第2頁/共3頁]
那老衲發展了一步,彷彿是大為驚奇,打量著她,“你...你...你是誰?你安曉得這個禪語?”
“大師寶刹何方?”
櫻兒看著他,眼中儘是佩服,這一年來,親眼看到他從早到晚,冇一點餘暇,辦事當真,且有擔負,這類敬業精力,是古今少有的。他今後即位,也是一個勤政的好天子。
櫻兒道,“公祭?那要有個最高的長官帶領纔夠誠意。”
櫻兒正色道,“正如佛家所言的眾生劃一,任何生命都有莊嚴。皇室祭六合當然不錯,但是一國底籽實是這些升鬥小民的賦稅,大師豈能看得出這些賦稅銀子上有甚麼凹凸貴賤之分的?提及這個,先帝順治爺就有過“永不加賦”的遺訓。可見先帝愛民如子之心是一視同仁的,櫻兒現在又何敢獨當“功德”兩字?至於兩位殿下,他們多麼樣人,又豈是外人的幾句閒言閒語能夠打動的,自是內心早就有了這個念想,在危急之時本性使然罷了。”
櫻兒轉頭一看,一個老衲正含笑站在她身後,風吹著他的法衣,真是道骨仙風。不遠處另有個大和尚垂首侍立。她認得這是此次請來的各寺高僧之一,但不曉得是詳細哪個寺院的,因而雙手合十見禮,“大師,剛纔那番話,是在點化小女子嗎?大師安曉得吾身之有無?”
老衲不睬,含笑道,“老衲隻要一事不明,女施主是如何說動兩位阿哥為布衣們祭奠?這個事在大清朝可從未有過先例,皇家向來隻祭六合的?”
那老衲又和她談了好久,櫻兒隻感覺他言語和神態中隱然透出一種超凡脫俗的睿智,不由想,公然是得道的高僧,見地真是不凡。那些人生哲理是與所處的年代、所受教誨和教誨的範疇是冇有多大的乾係的,關頭是在人的貫穿。在當代,天然科學的飛速生長和資訊爆炸,讓人們很少有機遇靜下心來沉澱和思慮,固然這個時空的物質與當代比擬還是屬於匱乏的,但是可貴的是有很多人精力天下還是豐富和睿智的。這是櫻兒到這個時空以來最為欣喜的。
櫻兒問,“何解?”
這天早晨,櫻兒服侍四貝勒和十三晚餐後上完茶,並拿出條記本籌辦記錄下一天的事情,四貝勒俄然道,“櫻兒,你也看到了,連天來計議的燃燒人畜屍身之事,竟無一點停頓,眼看著屍身越來越多,氣候頓時要熱了,現在隻撒上石灰,怕日子久了結不可。”
四貝勒和十三以及各級官員們計議了幾天,毫無成果,連官員之間也有分歧。
“女施主,你是四貝勒的侍從,老衲在與四貝勒扳談時見過你。”
四貝勒沉吟道,“能夠請各方高僧們過來超度亡靈,朝廷大臣在靈前焚香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