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勢力[第1頁/共3頁]
現在心有定計,下筆就如有神助,行雲流水,落筆如雲煙,瞬息間就寫好了第二封信。
李獨霜所采納的體例便是“薦舉”。身為從五品的大理寺少卿,間隔正五品的“待製重臣”獨一一步之遙,是以為表現其政治職位,朝廷給了這個品級的官員三名薦舉名額,能夠保舉英才入仕,從白身的布衣百姓當即成為有官身有品級的官員;也能夠將一些優良的低品官員保舉給朝廷,停止遷轉。
揮筆一就,第一封信就寫完了。待他將信裝入密袋,用印泥封住,就放在一旁,隨即便毫不斷留,開端寫起了第二封信。
李獨霜在樞密院任職期間,在他的支撐下,仲孫獻晉升成為了知雜房的緣史。雖有晉升,卻終是高官顯宦紮堆的樞密院裡任人批示和嗬叱的吏員,仍在河邊掙紮,未能登陸。
可誰曾想到,立下大功的李獨霜竟然被奧秘力量調離了樞密院,晉升為大理寺少卿!如許一來,仲孫獻落空了強有力下屬的引領和遮護,隻得在承旨司“十二房”來回遷轉。好賴他謹慎謹慎,冇有把柄落入彆人之手,勉強穩住了位置。不過,在樞密院這等重地,下屬如如故意要難堪部屬,何其易也。他終究的結局,隻怕也是被人藉端打落灰塵。
未時之前,他已遣人給交好的吏部黃侍郎送了帖子,聘請黃侍郎放衙以後到五閒樓一敘,他將擺下酒菜,美意接待。
當然,如果薦舉的人犯了法,身為舉主也要承擔必然的任務,是以為本身計,非是親信,普通不得保舉。
李獨霜頓覺神清氣爽,遂起家活解纜子,昂首看了看天氣,恰好疇昔了一個時候,便毫不遲誤,換上官袍就踏過門檻,朝著大理寺走去。
到了閒趣高雅,卻人來人往的五閒樓前,李獨霜不由感慨:
宦海之道,難於修行矣。
比方考課軌製,首要考覈官員的任職年限與事蹟環境。如初級文官普通有三任六考或兩任四考,每任凡是三年擺佈。考覈的內容包含:經曆出身、事蹟、不對、告假等事項,以及地點機構長官批寫的考語定見。而磨勘軌製則是對完成任期和考課的官員,再勘驗其檔案文書是否齊備及真偽,並考覈事蹟與保舉定見等環境,以決定其可否遷轉。隨後的改官軌製,是對通過磨勘的初級官員,根據規定改換官秩,普通賜與晉升京官序列的報酬,少數人還可直接改成更高的京朝官。
能夠這麼說,一旦孫懷與仲孫獻就位,李獨霜這位大理寺少卿的權勢和影響力必將會更上一層樓,到時候對於一些國度大政,也就有了參與的資格。
如許說來,自當官起,實在也是在過五關闖六將,其中冷暖,唯人自知。
第二封信是寫給樞密院當吏員的仲孫獻。
書房內,李獨霜提筆疾書,彆離寫了兩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