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5 鹿門書院[第3頁/共3頁]
書院分為東壁和西園兩院,西園建有一座梁枋穿扣飛簷鳳尾的奎星閣,用來祭奠賢人孔子。
拾階而上,一股股山裡淩晨特有的清爽竹香異化著露水的清冽,絲絲脈脈傳入中年儒生鼻尖,時不時咳喘的他,俄然頓住了腳步,深吸了一口氣。
“嗯,熹平稷放學子中最晚退學的兩個,諸葛亮和司馬懿倒是有能夠,莫非?”
動機方纔升起,很快又被戲誌才撤銷了,諸葛亮已經被雜家祭酒黃承彥支出門牆,而黃承彥又是扶龍之人,與自家先生的從龍理念相悖。
可恰是他們的這類自發得是為了孩子好的急功近利,才導致族中後輩空有一肚子品德文章,成為官吏後操行不良,禍害一方,招來一輩子的罵名。
小學就應當學習做人,培養後輩子侄的一個‘人’字,然後再傳授高深典範,這纔是大學之道。
竹露滴清響。
上至稷放學宮下至祠堂私學,哪一個不是在退學的時候,悉心教誨用心傳授各種儒家典範,恐怕誤了孩子的平生。
順手一指。
敢問三公九卿這些中樞重臣紅紫權貴,有幾個會灑掃的?
龐德公擼開袖子再次提起一桶井水,望了一眼高歌拜彆的戲誌才,滿心歡樂。
戲誌才慎重的對著這個既有半師之誼又是仇人的先生,恭恭敬敬的施禮:“戲誌才見過先生。”
而大漢宦海是由世家望族所把控,提拔官吏唯有舉孝廉察茂才兩種,入朝為官需求恩師提攜,這便是俗話說的朝中有人好仕進,形成了弟子故吏遍及天下的後患。
東壁建有壽豈堂、觀略堂、聞喜亭........各種浚池壘山,而在平時授學的講堂觀略堂大院中,有一口非常奇異的八角井。
現在的大漢在這些蛀蟲的腐蝕下,隻是一條死而不僵的老龍罷了,表麵看似風采還是鮮敞亮麗,內涵早已被蛀成了一堆朽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