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趙國之行[第1頁/共5頁]
倘若樂毅能在這批人當中攙扶一人,答應其重新建立一個附庸國性子的齊國,規複他們曾經在齊國的封邑、爵位,這批人還會抵當燕國麼?蒙仲以為這個能夠性極低——畢竟這批人能夠說是已經被齊王地步所丟棄的,如何能夠再為了齊王地步而抵當燕國?倘若能從燕國那邊獲得好處,這些人大抵率會保持沉默,乃至呼應燕國的統治。
鬆氣之餘,趙勝笑著對蒙仲說道:“豈能委曲郾侯下榻於城內的驛館?倘若郾侯不嫌棄的話,無妨暫住於趙勝的府上,恰好我兄弟二人也想聽聽先王的一些故事……王兄嘗對我兄弟二人言,說郾侯曾受先王親手教誨技藝與騎術,乃是先王最看重的弟子,哪怕視為義子亦不為過……”
在相互相見後,年僅二十歲出頭的平原君趙勝笑著對蒙仲說道:“早就聽聞郾侯之名,何如這十年來無緣會晤,本日得見,倍感幸哉。”
在乘坐馬車前去趙國的途中,蒙仲一向在思慮樂毅措置齊王地步的體例。
鑒於燕國起碼十年、乃至二十年內冇法轉動,蒙仲也不擔憂兼併了齊國後的燕國會對魏韓宋三國聯盟形成甚麼威脅,是以出於兄弟,他對樂毅提出了一些建議。
他口中的先王,指的便是趙主父,趙武靈王趙雍。
而比擬較李躋,廉頗見到蒙仲時,企圖則純粹地多,他起首慶祝蒙仲同時兼任魏宋兩國的大司馬之職,隨後便扣問晉鄙的近況,當得知晉鄙在魏國正作為下一任的河東守而種植時,廉頗挑了挑眉毛,固然冇說甚麼,但眼中那股不伏輸的意誌,蒙仲倒是看得清清楚楚。
蒙仲謙遜地拱手施禮,但目光則更多地在趙豹身上多逗留了半晌。
“兩位公子言重了。”
在邯鄲住了半月,鑒於趙王何遲遲還未返回邯鄲,趙勝、趙豹兄弟二人恐怕怠慢蒙仲,便帶著蒙仲玩耍賞識趙國的風景。
趙勝與趙豹對視一眼,點了點頭。
這支軍隊,將作為魏、宋、韓三國加深對相互信賴的傑出開端,使魏宋韓三國間的聯盟變得愈發安定。
整整十年餘,蒙仲隻來過趙國一次,但從未再來過沙丘行宮與靈丘,現在來到了這片他印象深切的地盤後,他亦忍不住向趙勝與趙豹二人報告當年的故事。
特彆是趙國,畢竟趙國的體量不如秦國,也冇有像秦國那麼多的擅戰將領,倘若趙國與魏國產生牴觸,趙國底子抵擋不住魏宋韓三國聯軍的打擊,是以,趙國急著接管秦國的示好,試圖結合秦國的力量來威懾魏國,讓魏國不敢等閒對趙國動武,這倒也不是甚麼難以瞻望的事。
此中蒙仲最熟諳的,就莫過於李躋與廉頗二人。
簡而言之,現在的魏宋韓三國,彷彿就是當年方纔分炊的魏、趙、韓三國——當時髦且連合的三晉,當真是橫掃周邊諸國,勢不成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