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兄長的信(二)[第2頁/共4頁]
俄然,有一名年紀比蒙仲大抵大五六歲的蒙氏後輩走到了蒙仲跟前,問道:“你就是蒙伯的弟弟蒙仲,對吧?”
『……』
兄長蒙伯的手劄,前幾篇還是很歡樂的,但是當跟從王師踏足滕國境內,乃至於在跟滕國軍隊打了兩場較大範圍的戰役後,手劄中字裡行間的氛圍就逐步變得沉重起來。
看了一眼手中的包裹,蒙仲昂首又看向那十幾輛裝滿屍身的馬拉車。
在這些馬拉車上的屍身,大抵有四十餘具,皆是他蒙氏後輩的屍身——唯有蒙氏後輩的屍身,才被用馬車托著運回籍邑,至於其他家奴、流民的屍身,多數已經在滕國一帶當場埋葬了。
第十一篇:
第四篇:
「八月二十三日,滕國的抵擋越來越狠惡了,因為我宋人的屠戳,越來越多的滕國國人逃往滕城,在滕虎的率下,一起抵當我們。滕虎就是滕弘的兒子,現現在滕國的君主。」
「玄月初六,這兩天我偷偷地看那塊布,就是那塊記錄著‘钜子’談吐的布,墨者真是一群捨己爲人的義士啊。……方纔我所知的一個動靜,本來儒家的賢人‘孟子’,現現在就隱居在他的故裡‘鄒(zōu)國’,本日他的弟子‘萬章’、‘公孫醜’、‘陳臻(zhēn)’等人來到軍中,好似是勸說軍司馬(景敾)停止持續攻伐滕國。傳聞軍司馬是以很不歡暢,不過因為畏敬孟子的名聲,也不敢難堪他們,遂打發這些人去見宋王,說是王命難違,如果這些人能夠壓服宋王停止這場戰役,那麼他就會立即出兵。」
第五篇:
因為戰役而受益的,永久隻是一小撮人,真正參與戰役的當事人,不管是宋人還是滕人,實在都是受難的一方。
「八月二十五日,我們攻打了‘公丘’,守城的是滕國的司馬‘畢戰’,在攻打這座城池時,城內的滕國軍民聯手抵當我們,除此以外,另有一些穿布衣、打赤腳的男人,這些赤腳的男人,一個個很短長,單憑一柄劍就能讓三五名步兵冇法靠近,但終究,這些人被我們的弓箭射死了。蒙摯叔稱呼他們為‘墨者’,那是甚麼人?是滕國請來的幫手嗎?」
因為蒙仲一具也冇有看到。
第十二篇:
第八篇:
蒙仲一聽,便跟著蒙虎一同來到鄉邑的東邊。
此時,族內的長老懞薦、蒙羑等人,正出麵安撫那些位痛失兒子、痛失丈夫的族中女子,冇過量久,宗主蒙簞帶著少宗主蒙鶩亦呈現了,統統人的表情都很降落,不管是蒙仲、蒙虎,亦或是在旁圍觀的蒙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