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入室(二)[第2頁/共4頁]
至於記恨那更是無稽之談,眼下的蒙仲,有甚麼資格被莊子記恨?
相反地,他在心底對蒙仲非常讚美。
原覺得被莊子召到屋內,或有機遇成為前者的弟子,冇想到莊子一開端就把這個機遇給打死了,縱使是蒙仲,亦不免會是以感到絕望。
數年後,因燕國在「七國合縱伐秦」期間產生內鬨時,齊國趁機派兵攻打燕國去了,此舉導致燕王噲被殺,燕國國相「子之」流亡、被齊人抓住砍成肉醬――恰是這場戰役,給今後的齊國埋下了禍端,厥後燕王噲的兒子「燕昭王」勵精圖治,重用「樂毅」率軍攻伐齊國作為抨擊,前後占據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讓齊國隻剩下「莒」、「即墨」兩座城池,幾近滅國,而後齊國敏捷式微。
但這些事,莊子臨時並不籌算奉告蒙仲,畢竟,蒙仲就算曉得又能如何呢?
徒增煩惱罷了。
但是因為列都城有私心,「七國合縱伐秦」被秦國所擊破,繼而使天下閃現「秦與齊楚」對峙的局麵。
不過在此之前,莊子先要弄清楚一件事,即蒙仲為何執意要成為他的弟子,是為了名?為了利?還是為了彆的甚麼。
畢竟莊子乃道家聖賢,氣度豁達,若非蒙仲方纔加上了「道家將亡」這四個字,倘若他隻是純真說「莊周不樹」,都一定能讓莊子停下腳步等他解釋。
見此,蒙仲在思忖了半晌後說道:“眾所周知,宋國乃殷人以後,其他諸國,除齊國產生了「田氏代薑」的變故,其他諸國,若非姬姓以後,即姬姓之臣先人。周王朝本就是顛覆了殷商後建立,周人對殷人本就有警戒,更何況十餘年前宋君稱王,而後數年,前後擊敗齊、楚、魏三國,使天下為之側目,今後不敢小覷我宋國。……但小子覺得這並非是福,終歸我宋國雖非弱國,但也並非強國,稱王圖霸,又被齊、楚、魏三方所仇視,雖現在能得保一時,但今後恐生禍端。”
當然,這類事不好方麵扣問,他會過後托莊伯去刺探,他現在想體味的是,究竟是甚麼啟事,導致蒙仲居安思危,已早早地在為今後運營。
為了更好地庇護親人,不但願像小卒子那樣在這亂世中被耗損掉,是故想借他莊子的名聲獲得世俗的正視,縱使莊子在這件事上‘扮演’被操縱的角色,他也冇法指責蒙仲甚麼。
不得不說,若非是宋王偃看準了機會,那麼就是天佑宋國。
『莫非其家中曾遭受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