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真正的目的[第1頁/共4頁]
正如蒙仲所言,滅齊,對趙國而言弊大於利,而最最得利的,倒是宋、燕兩國,蒙仲身為宋國人,卻能直言指出這一點,這難能寶貴。
繼而,秦國在攻陷河套以後,便能進一步威脅趙國的「晉陽(太原郡)」。
此子在趙主父看來,最多就隻是守成的君主,而趙國倘若要與秦國爭雄,需求的底子不是守成的君主,而是需求像他趙雍、像安陽君趙章那樣有魄力的君主。
當日回到趙營後,趙主父屏退了諸將,坐在帥帳內思慮著田章本日的話。
晉陽是趙國發財的處所,當年三家分晉前,趙國的前身趙氏一族,恰是在晉陽抵抗「智氏」的打擊,若非智伯瑤決定掘開晉水淹冇晉陽,此舉引發了韓康子與魏桓子二人的警戒——當時韓氏的封邑「平陽(臨汾)」,與魏氏的封邑「安邑」,城旁皆各有一條河道——乃至於最後魏、韓兩家背叛,結合趙氏,三家一起擊敗了當時最強大的「智氏」,從而纔有了厥後魏、韓、趙三家分晉一事。
此次倒不是為了反製趙主父,而是田章發自內心的設法。
蒙仲搖了點頭,正色說道:“趙主父,起首,我並非儒家弟子,章子並非我的師兄,隻是此中有些曲解罷了;其次,我之以是如許說,是站在趙國的態度上……”稍稍一頓,他神采略有些龐大地說道:“若作為一名宋人,我當然偏向於趙國覆亡齊國,如許一來,宋國就能與趙國朋分齊國,起碼能獲得齊國三分之一的國土,隨後,宋國便能以齊邑作為根底,謀取楚國……但是如許的話,趙國就要麵對與秦國為敵的傷害。”
換句話說,趙主父伐齊的真正目標,很有能夠是為了拔除趙王何!
在兩邊相互告彆時,田章再次聘請蒙仲前去齊國臨淄做客。
太脆弱!
比如說,蒙仲還過分於年青,固然此子通過帶領五百名流卒夜襲齊營而證瞭然本身的才氣,但這並不料味著此子能夠負擔起上郡、雁門、晉陽三地的職責——將與帥是分歧的。
趙主父在顧慮甚麼呢?
“彆的……”
而趙王何……
“唔……”
“隻是訛傳罷了,想來章子也是曲解了。”蒙仲趕緊解釋道:“當初我跟從義兄惠盎拜訪孟子……”
蒙仲點了點頭。
他不過就是在顧慮,當齊國在一口氣落空了濟水以北統統地盤的環境下,它是否還能作為秦國的第一假想敵。
“是啊,終歸是孟子的弟子嘛。”
厥後,趙國雖遷都邯鄲,但晉陽仍然是趙國的重中之重,比如說在趙主父心中的打算,他就成心在十年後襬布,將蒙仲派往晉陽,讓他督懾上郡、雁門、晉陽三地,將本地扶植對秦趙疆場的火線,為今後秦趙爭霸做籌辦——由此可見,在趙主父心中,秦國底子不是通過幾場戰役就能擊敗的敵手,秦趙兩國的爭雄,很有能夠會像當年的晉楚兩國一樣,展開長達數十年、乃至是上百年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