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哪一齣[第4頁/共4頁]
這又是哪一齣
如何包管百姓不失地步,繞開三江著姓的節製將糧稅不擾民地收上來,令百姓得以安然過冬……這確切是一個極大的應戰。可吳敬蒼信賴,嶽娘子定是已經有了腹稿。
……模糊間,吳敬蒼已經窺見一個極大的詭計。
封書海環顧這陋室,隻見滿架的圖冊、地理誌、經史,翻閱到捲曲的陳跡、分門彆類打好的標記是做不得假的,或許這最後一搏的希冀能更多一點點。
嶽欣然展開手中千日灑金紙,眉毛一揚:她還冇找上三江著姓呢,對方就指明要找她了?那倒是來得恰好!
卻聽封書海伏身恨恨道:“先生既將糧價觀至此神乎其微之境,透過糧價而知益州局勢關鍵,我便也無甚好坦白的!這三江世族實是心機深沉、可愛之至!”
他看向那安好致遠的條幅,再看到其下那幅曲盤曲折古怪畫出的糧價圖,俄然心中一個靈醒:這間屋子本來就是對方的,這張圖出自那個之手,幾近冇有第二個能夠。
吳敬蒼喘口氣兒道:“來、來、來,扶我一把。”
封書海再次一禮:“這一拜,不是為我本身,我是為益州百姓,拜謝先生。”
吳敬蒼唬了好大一跳,差點便要跳將起來,這這這又是哪一齣!
便是豐年,非論粟,還是黍,在魏京也隻要三四百錢一石,現在益州才兩百錢擺佈!
這一刻,便是吳敬蒼有一腔為費事百姓張揚之心,竟亦驀地生出一股有力感。
吳敬蒼頓時瞭然,以是,百姓是將這筆賬全數算到了封書海頭上!
封書海拜彆,嶽欣然與大衍才從屏風後轉出來,大衍苦笑:“我等雖是在販子宦海都打過滾,可到封疆大吏這一層麵的廝殺,當真是驚心動魄,遠在我等假想之上……”
三江世家運營益州已逾百載,凡是讀書識字者皆出自三江書院,益州郡縣之下的官吏極少是純然豪門出身,總或多或少與三江世家有乾係,這征糧之事上,搞些手腳再普通不過,黑鍋,倒是緊緊扣在了封書海背上,摘都摘不掉。
然後,封書海又問道:“方纔看那條幅的款識,不知崖山先生與您?”
形成這局麵的,隻要兩個前提,一是糧價,二是懸契中商定不還糧隻還錢一事。
隨即,吳敬蒼後背亦起了一層密密盜汗,好險好險,他差點便冤枉了封書海,如果先前冇有嶽娘子禁止,他一封手劄到魏京禦史,能不能弄倒封書海不好說,但這類做法,難道正中三江世家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