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求策 下[第3頁/共4頁]
三公子秋劍,年不過十一,就已經有了軍人修為,四公子秋漠,年不過十歲,卻已經熟記道藏百卷,曲靈書院山長稱為奇才,將來必然光大涼州府學。
柳寒有種激烈的感受,這個期間與宿世書上記錄的汗青很類似,除了汗青朝代不一樣外,其他都驚人的類似,特彆是在不正視貿易上,乃至他們底子冇認識到貿易對一個國度的首要,這一方麵給了他龐大的機遇,但同時也給他帶來很多費事,這類費事主如果在社會餬口中,販子的社會職位很低,當然,也冇低到明朝阿誰份上,連綾羅綢緞都不準穿。
“到帝都。”柳寒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西域危急重重,即便還能保持兩三年,以後必定發作,與其到時玉石俱焚,不如見好就收。此次我帶了一些西域特產返來,我估計在帝都還能賣個好代價,然後到江南去,買幾畝田,種幾畝桑,娶個女人,再不消這麼辛苦了。”
實際上,不但西域大漠缺鹽,就連涼州也一樣缺鹽,涼州的鹽是從益州和冀州運來的,可謂千裡迢迢,運費便超越了鹽價,百姓底子吃不上精鹽,隻能以粗鹽代替,這類鹽除了鹹味以外,另有一些難聞的味道,但即便是如許的,代價也不菲。
他猜想,這鹽海實在是地下河溶解了地下岩層,噴出地表後,被曬乾,顛末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終成了一遍鹽海,悄悄的躺在戈壁深處,終究便宜了他。
麵對如許澎湃的抗議,即便雄才大略的武帝也扛不住,隻得讓步一步,奪職了沈信,但卻冇完整拔除此策,而是隻拔除了從庶族向士族的抬籍。
在他發明鹽海之前,西域的食鹽非常嚴峻,要麼是從吐蕃疇昔,要麼是從安西過來,西域諸國中隻要烏車國產鹽,特彆是精鹽,在西域,半斤精鹽能夠換一頭羊,兩斤精鹽能夠換一匹馬或牛。這個鹽田還不是那種粗鹽,而是精鹽,用不著任何加工,隻需求拉上麻袋裝便行了。
柳寒暴露了神馳的神情,端木正內心卻不太信賴,以瀚海商社的財力,他現在便能夠過上落拓的餬口,那還用千辛萬苦從西域運些貨色上帝都,並且據秋歌所言,此人有武師九品的才氣,大名鼎鼎的金狼匪幫的二當家黑虎便死在他手上,如許的人豈會甘於孤單,此去帝都恐怕也是彆成心圖。
“指教不敢,身為大晉臣民,草民隻當應儘任務。
可履行的時候一久,抬籍令便成了常例,隻要有錢,便能夠買到士族之下的任何身份,當然破鈔不虛,以是隻要大販子纔買得起,現在的大販子都有庶族身份,以柳寒的財力,買個身份輕而易舉。
“先生今後是留在涼州,還是?”端木正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