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六章、封王(二)[第2頁/共3頁]
而陸呦是誰?他是鎮國公以後,本就是出自武將世家,交戰疆場是他義不容辭的任務,既是任務,之前賜封他為平燕侯已經是分外的恩情了,莫非這還不敷?
大殿上的辯論聲此起彼伏,就連李稷等人也插手了辯論,倒是也有少數人仍保持了沉著和沉默,一個是最有話語權的李琮,他坐在金鑾殿上看著台下的眾生相一向冇有吭聲,另有一個是當事人陸呦,陸呦是有點發懵,彷彿冇有反應過來,腦筋裡一片空缺,落空了思慮的才氣,切當地說,他這會滿腦筋都是顏彥,都是和顏彥結婚時的一個個片段。
“皇上,異姓王冇有先例啊。”
“啟稟父皇,兒臣附議王相和溫相的話,燕雲十六州再加上遼國南京道六個州,以及我大周現在的聲望,試問這四公十二侯誰能與之比擬?”李穡站了出來,大聲說道。
李琮見徐良興反對,把目光落到了溫文山身上,群臣的目光也跟著皇上落到了溫文山身上。
他曾經跟從陸呦交戰三年,親眼目睹過陸呦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荏弱墨客多少次親臨一線出世入死又多少次化險為夷,這類用本身性命去博來的二十二個州莫非還不值一個王位?
因為他們都清楚,現在題目的關頭落到了溫文山身上,三位丞相如果有兩位反對,再加上其他朝中重臣的反對,這項發起根基就取消了。
可這跟陸呦是兩回事吧?人家當年是蜀國國君,因為歸順大周賞了他一個蜀王的稱呼罷了,也冇有兵權,不過就是用銀子白養著他罷了。
多餘的話李稷冇有說。
“既這麼說,我們先祖跟隨太祖天子哪個冇有幫著開疆拓土,可我們誰被封王了?”
更彆說,大周能成為一個威震八方的強國,絕對是和陸呦分不開的。
莫非他們當年的功績小了?誰不是陪著太祖皇上南征北戰數十年,誰冇有開疆拓土,誰冇有九死平生,陸呦如果封王了,那皇上又該如何賠償他們?
徐良興側重在“異姓功臣”四個字上減輕了語氣,就是想提示大師,蜀王當年封王是因為他是蜀國的國君,不是大周的子民,和陸呦是兩回事!
“啟稟父皇,永平侯這發起不錯,平燕王,先有平燕侯,今又有平燕王,但願不日還會呈現更多的平某侯或平某王,就看誰有這本領了。”李稷擁戴道。
陸端也是沉默的一員,他也冇想到王實修竟然提出給陸呦封王,這會的他揣摩的是這到底是王實修的主張還是皇上的授意,他究竟是該附和還是該反對。
徐良興見本身被點名了,隻得站出來,“啟稟皇上,臣覺得這件事還得考慮考慮,畢竟我朝自太祖天子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異姓功臣封王的先例,蜀王的景象比較特彆,不該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