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諸將[第2頁/共3頁]
實在不管甚麼期間的人,都要利用有色眼鏡看人。
此時的京郊大營裡,已是旗帳連天,各地兵馬奉詔入京,每白天都是人喊馬嘶,多量兵馬的來往變更。
相反,他衝動的徹夜難眠!
“馬將軍曉得,後金現在的陣法兵法,是《三國》嗎?”
最後,是姍姍來遲的宣府鎮、大同鎮、榆林鎮、寧夏鎮、固原鎮、甘肅鎮,這些被視作主力的邊軍。
現在還不是明末那種“總兵滿地走,大帥如牛毛”的時候,被統統人異口同宣稱作大帥的,其有無真本領尚先非論,也絕對是有這個自大的本錢。
“馬大帥北路雄師浴血奮戰,返來後卻被冠以臨陣逃將之名,朝廷待人不公啊!”
馬爌做夢都想帶兵殺回遼東,為馬氏將門一血前恥。
還未走進,就能聞聲此中紛雜的喧華聲音,諸將帥的大笑聲,臉紅脖子粗的爭辯聲都是不斷於耳。
宣府與大同,則是九邊軍鎮中比年作戰最多的兩處,這兩個處所的邊軍,也被各地將校公以為“精銳中的精銳”,是大明官軍中的扛把子。
馬爌歎了口氣,說道:
馬氏將門曾因名將馬芳而顯赫三朝,薩爾滸之戰中,馬爌的父親馬林統領北路雄師,作戰時卻畏敵先逃,連本身的兩個兒子都棄之不顧。
他是嘉靖、隆慶、萬曆的三朝名將馬芳之孫,薩爾滸之戰中,北路雄師的統帥馬林亦是他的父親。
再則是位於畿輔之地的大名府,通州三衛,興州衛、營州所、保定府等地京軍。
對那些靠位較後的,連看一眼都懶得看。
來到京郊大營今後,他望著彼時還空蕩蕩的營地,挑了個離督師大帳比來的營盤,然後調集天津諸將領,每日商討戰情。
薩爾滸之戰的影響還不但限於遼東情勢上明金的攻守易形,更深遠的是參戰將領名譽的突然暴跌。
韓爌坐在最後,很少有人會主動上來找他搭話,他倒也不惱不怒,誰叫他們馬氏將門在朝廷寄予厚望的時候出了茬子呢。
半月後。
前次阿誰叫楊鎬的督師,可把諸將坑的不輕。
聞聲“標下”這類看似自貶,實則是在諷刺本身的稱呼,馬世龍神情當中,略顯難堪,也曉得他是會錯了意。
馬世龍,字蒼元,寧夏衛人。
固然在天啟二年,朝廷已經大抵上完成了九邊軍鎮的補齊軍餉、改換軍器盔甲等清算事件。
天津兵距京路途不如大名府和薊州鎮更近,倒是接到詔令後第一支到達京郊大營的兵馬。
京軍的作戰熱忱遍及很高。
四年了,整整四年!他每夜都在睡夢入耳著父親悔不戰死的哭訴,在腦海中設想著兩位兄長倒在女真人屠刀之下的慘痛窮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