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下一站,南京![第1頁/共3頁]
當時的在朝黨,是方從哲為首的浙黨。
在鳳陽這兩日,到處都在風風火火的抓人,天子祭禮祖廟,反倒成了冇如何提及的“小事”。
普淺顯通的士子,就連衙門的官差都惹不起,彈壓不了。
“唉!天子來金陵了…”
天啟元年,魏國公徐宏基以疾辭去勳臣守備一職,受勳臣保舉,朱國弼得領南京中軍都督府,掌守備事。
北地北風吼怒,扼守關門的將士們正被凍得麵龐通紅,中原一帶,比年乾旱,蝗災遷徙,流民遍野,每白天餓死的人,無以計量。
南京,這時候的本地人,更風俗叫它金陵。
再加上萬曆天子實際上也曉得東林黨人都是個甚麼貨品,明著冇說,但就是不表態。
非論百姓們有多捨不得,天子的步隊畢竟還是往南去了。
池水如鏡,映出天井中的亭台樓閣、綠柳紅桃,也映出草亭中憑欄而立的朱國弼與李三才。
朱國弼一身紫色綢袍,李三纔則穿戴時下士子們常穿的直領藍衫,夾裡對襟,倆人年事都不小,早冇了年青時的盛氣淩人。
遼東那邊,建奴兩年未有存進,毛文龍深切敵後,登萊和天津的物質源源不竭,也聯絡朝鮮站穩了腳根。
萬積年間,因祖上蔭福,襲封撫寧侯。
這些人,但是管理那些豪強的前鋒啊!
清溪上漂泊著柔滑的桃花瓣,在院中盤曲縈迴、委宛流淌,忽而穿過小巧石山,忽而繞過古樸草亭,到橋下會聚成一汪清池。
也恰是因為李三才,朱國弼感覺東林黨都是他如許的人,開端主動交友東林黨人。
就連街上那些耀武揚威的廠衛們,百姓也不怕了。
那些年,李三才各處去走,明麵上的政績一向很凸起,也曾在南京為官,在某青樓結識還冇有襲撫寧候爵的朱國弼,兩人一見仍舊,乾係格外靠近。
本來,李三才也籌辦大展拳腳,有一番作為。
他的東林大賢人設,加上現在朱國弼在南京的職位和權勢,冇事兒再講講學,生長一批信徒,小日子的確堪比土天子。
厥後朱由校親征,留魏忠賢在京主持政務,在這期間,魏忠賢開端舊賬重提,按名單抨擊那幫曾為楊漣請願的東林黨人。
說來倒也怪,昔日東林君子們眾正盈朝,飯也吃不飽,豪強們一樣橫行犯警,士子們職位超然,一個個彷彿都是小地主。
宿州災荒,朝廷發下來的二十萬銀款被貪了十八萬,餘下那兩萬兩也被層層剝削,到了貧苦蒼內行上,常常隻是半碗摻雜著砂土的稀粥。
可誰也冇想到,此次東林黨盤算主張,必然要推李三才入閣,同在朝的浙黨勢同水火。
那些昔日橫行犯警的處所豪強,十有八九都落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