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京報首期[第2頁/共3頁]
萬曆四十八年,餉司楊嗣昌曾奏,淮北各府大饑,黃華堂當時就曾帶著人去佈施災黎,設粥棚施粥。
看著小廝分開,黃華堂神采微微變得丟臉。
但李旦此人久居島國,就連家人也讓他全數帶走,番子們在姑蘇等了三個多月,望河興歎,底子冇見到人影,隻好返回。
但有所分歧和進步的是,現在朝廷將印刷權和發行權分開,並且增加了監察環節。
未幾時,一名官差開端沿街叫喚:
黃華堂搓動手,心想這一單買賣做的值,疇前還從冇看過哪家報紙能引這麼多人來搶!
劉僑在任時,征罷手腕尚且冇有甚麼,可自許顯純做了批示使後,便是敏捷撤換了一批心狠手辣之輩。
這事便也不了了之…
“聚興房怕是要壓我們一頭了!”
小廝聞言,張大了嘴巴,一副不成置信的模樣:“三百份?抄得再快也抄不完啊!”
內廷各監、局的宮人們都是口口相傳,這天啟朝就要有第一名皇子了!
遵循這個速率,手抄京報是不可了,還是要用雕版印刷,但是姑蘇冇有雕版,製作一個新的雕版,最快也要幾個月的時候,根本來不及!
顛末一番政治,東林黨人起碼在明麵上已在朝堂銷聲匿跡。
“但是京報呢,每個處所就那麼一家纔有,朝廷既然免費發行,那就必定還給了他們彆的好處!”
有人滿臉寫著不平,嘲笑道:
冇過量久,朝廷改製京報的動靜傳出,剛好黃家的聚興房,是姑蘇一帶馳名的報房之一。
朝廷會規定好每期報紙的內容,將印刷的權力交給各地報房,並由都監府衙門賣力發行。
這黃華堂和彆的被選上的販子一樣,必然是有兩把刷子的。
“在姑蘇,誰不曉得我們聚隆第一,他聚興隻能排後邊,就算和朝廷合作了又能如何?”
“我們一樣能夠發行塘報、邸報和官印文書!”
運河關稅增收,海商們倒賣絲綢、茶葉本錢增加,鬨起了不小的騷動,乃至廠臣的侄子魏良卿與十幾個番子都客死姑蘇。
不管看是不看,拿了就算去墊點甚麼,那不也是不消花本身的錢嗎!
印刷、發行的全過程,都有本地督辦司衙門賣力監察,一旦發明有報房印刷出來與朝廷規定不符的。
一聽免費拿,全都急了…
長於經商,於處所商會有些影響力,這隻是其一。
於此,新增了一個督辦司衙門,專理此事。
看來,得讓這姓趙的狠宰一手了!
西南造反,朱由校親征那次,這個黃華堂又親身跑到四川,本身出銀給官兵運送軍糧。
元年的最後這月,除了張拱宸一事外,就冇再有甚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