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幸福的煩惱[第2頁/共3頁]
“那遼兒覺得,不殺這些鮮卑的話,要如何措置他們呢?修兒剛纔說的冇錯,養著是華侈糧食,何況咱也冇那麼多的糧食,北地郡的全數人丁算上特麼的隱戶,說破大天也冇有五萬人。”
當然,皇甫嵩一定真是看不明白這此中的事理,這事理多簡樸啊,他又不會不體味邊郡的關東讀書人,人家累世將門,十四歲的張遼都能看明白的事情他能看不明白?
麴義聞言隻得苦笑,實在是有點不知該說甚麼好了,他此人是個武夫,這類政治上的事兒他還真冇甚麼主張。
“你這個建議麼……起碼比修兒靠譜多了,不過我還是不認同的,和親、封王,說到底還是要建立在我們大漢強大,能給和親公主撐腰的根本上的,如許,給你也留個課業吧,‘論昭君出塞的汗青意義和影響’,寫個三千字以上的論文給我。”
楊修和張遼都已經風俗了,秦宜祿這位教員向來都是如此,一點也不拿他們當小孩子,並且幾近就冇交過他們甚麼經學,就是帶在身邊,時不時的考校一下,然後想起甚麼就跟他們講甚麼,偶然候想不起來,好幾天都不理睬他們。
“這……教員是驚駭將鮮卑趕儘撲滅過分,反讓烏桓得了便宜吧,據我所知,烏桓與鮮卑,本為一支,本來都是東胡,他們相互之間文明附近,說話不異,說白了,最早定居在烏桓山四周的東胡就是烏桓,其他的東胡就成了現在的鮮卑。中部鮮卑如果完整式微,烏桓人說不定會趁機兼併東部鮮卑,到時候再占有這本來中部鮮卑的草場,恐怕這烏桓人中再出個檀石槐也說不定。”
楊修很有一些不平,問道:“那依教員之見,您以為,朝廷應當如何措置這五萬名鮮卑俘虜呢?”
聞言,兩人也隻能是硬著頭皮答了,楊修道:“我……傳聞鮮卑人都是很卑鄙的,並且言而無信,跟我們又素有仇怨,府君的設法,或許……也還算普通吧?段公當年平羌不也是如許做的?”
這就是秦宜祿這個教員的第二個特性了,就是他每次考校或者講課以後都要留課業,並且大多數時候都要他寫論文。
和親封王天然並不必然意味著屈辱,偶然候嫁疇昔的公主真的是老婆,但偶然候倒是能當皇太後的,漢朝所謂的和親絕大多數環境下都是送個女祖宗疇昔。
秦宜祿聞言皺眉道:“你是這麼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在跟皇甫嵩這一唱一和的是在演戲?我是真生他的氣了啊!”
“不是朝廷要如何措置這些鮮卑俘虜,而是我,我要如何措置這些俘虜,這件事,我還真不籌算讓朝廷來插手。”
“弟子知教員心中仁慈,不忍妄造殛斃,隻是這些人如果不殺,我們難不成還要養他們麼?不養他們,莫非還能把他們放歸去麼?我一個小孩子也曉得放虎歸山,必有後患啊,既然府君情願殺,您何不與他唱個雙簧呢?他來做這個惡人,他來殺人也就是了,他是府君您是郡將,您如果爭不過他,也是應當的,天下人天然不會說您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