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穀地[第1頁/共4頁]
劉徹頗是對勁朝臣們的智商水準,想來也不消耗太多口水,腔調都不由輕巧了幾分,持續道:“此處為陰山,描畫其上的齒狀線條皆為長城關牆。”
老宗正劉通雖年過八旬,但還是耳聰目明,心機更是通透,模糊猜出劉徹的意義,故意暗助於他,便是頜首道:“不錯,即便李廣此番攻陷匈奴右部王庭,又宰了右賢王,但匈奴一日未滅,我大漢便一日不得安生。”
“恰是此理!”
劉徹又是問道:“哦?那西寧城該不該建?”
“不錯!”
何況太子殿下的運營確是良策,旁的不說,隻需減少十萬邊軍,朝廷每年便能省下數億錢的糧餉。若真能如此,兩三年便能將建城的錢全數掙返來。
朝臣們此時皆是曉得太子為何如此耐煩的為他們講授,本來恰是為了要壓服他們同意興建那西寧城。
劉徹用竹枝在輿圖上描畫,緩緩講授道:“兩條狹長通道位於祁連山脈南北兩側,祁連山北麵的通道即為河西走廊。河西走廊的北臨騰格裡大漠,南依祁連山,而焉支山恰是祁連山的分支,故而我大漢在焉支山北興建武威城,便是為了扼守住河西走廊的東側咽喉。”
“本日時候未幾,明日孤王會將此屏風放在中心官署,並遣人常候其側,以便隨時為諸位講授,可好?”
劉徹用竹枝描著巴蜀四周的數條墨線,緩緩道:“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沿龍門山,東北邊沿大巴山,西南邊沿大涼山,東南邊沿相望於武陵山。”
群臣紛繁頜首認同,在未奪回這長城關牆前,大漢亦是憑著勾注山和雁門邊塞抵抗了匈奴數十年。
劉通是劉氏宗室的砥石,更是大漢朝堂的定海神針,有他坐鎮,鮮少有朝臣敢真正作妖。
“……”
老宗正劉通興趣最高,他慣是感覺全部大漢皆是老劉家的,看這社稷山川圖就跟守財奴看祖產般的感受。
“西海側畔及祁連山南為諸羌和月氏僅存的駐牧地,兩族部眾遠超百萬。西寧城興建時,必得安排守軍,以防蠻夷進犯,但守軍亦不能白吃糧餉,總要到諸羌和月氏打些草穀的。”
“函穀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秦國據此雄關,退可閉守關中,進可逐鹿中原,故能橫掃六合,定鼎天下,故我大漢亦定都關中。”
劉徹笑道:“丞相莫急,且待孤王讓人搬來山川圖,再細心講授。”
“殿下,近年朝廷歲入雖是大增,但因連番大戰,雄師的糧餉和各式犒賞都破鈔頗巨,武威城又正在興建,國庫怕是一時難以支應……”
朝臣們聞言,皆是滿心無法,老宗正都這般說了,莫非他們還可反對麼?
朝臣們見他不似作偽,儘皆嘩然,多是麵露不虞之色,需知大漢立朝數十載可從未有過逼迫世家權貴向國庫捐輸之事,太子這般做但是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