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1頁/共4頁]
真正讓他們鎮靜的是後兩項。
忽都趕緊應諾,他扭頭向身後的烏桓貴族們嘰裡咕嚕的說了幾句,隨即安排人好生安設漢國使團,並親身引領宋遠和副使張騫來到他的大帳。其他的諸部大人也亦步亦趨的跟在他們的身後,隨之進了大帳。
最後一項才讓烏桓貴族們喜不自禁,且不說美酒和精彩器物向來被他們追捧。主如果大漢開放關市,乃至承諾能調換糧草和兵械,這是他們最為正視的。
待宋遠宣讀結束,帳內的世人除了忽都和少數幾人滿臉欣喜,其他的各部首級都是毫無反應。忽都目睹宋遠的神采有些丟臉,隨即反應過來,倉猝解釋道:“使節勿怪,他們可聽不懂漢話。。。。。。”
對於詔令的前兩項,大多數貴族們壓根冇太在乎。漢朝的官職對他們而言,冇有甚麼吸引力。至於搬家長安,更是提不起興趣。金窩銀窩,不如本身的狗窩,固然常聽人提及長安的繁華,但他們還是更情願呆在烏桓山,故鄉難離嘛。
現在隻要大漢肯出兵進犯匈奴人,烏桓定要舉族呼應,底子不需求大漢天子強迫下詔催促。
現在包含虎賁和中壘精騎的兵械都已顛末汰換,戍守長安的南北兩軍也即將開端改換兵械。換下的大量廢舊兵械,除了少數如強弩之類利器需求燒燬,大多將被運往邊郡,從捕奴隊手中調換仆從和牲口。
遠處的山穀前,早已獲得傳訊的烏桓諸部大人和小帥們,儘皆率眾出迎。
為投其所好,漢廷此番出使烏桓的使團,光是黃酒就拉了百餘車。引領著漢人使團行動的烏桓使節,看著身後浩浩大蕩的車隊,心中微微感喟。
執節的漢使宋遠本是大行令部屬的治禮郎,精通多種北方遊牧民族的說話,卻向來不得重用。隻因他對大行令竇浚的所作所為很有非議,不屑於之同流合汙。此番天子奧妙召其入宮,麵授機宜,命他出使烏桓,終究能獲得發揮才氣的機遇,實在讓他奮發不已。
忽都見世人都已跪伏,本身也回身麵向宋遠,跪倒在地。宋元隨即從懷中取出聖旨,朗聲宣讀了起來。
在張騫的眼中,烏桓諸部就是太子殿下所謂的傻缺。用大量的仆從和牲口,調換漢軍的廢舊兵器,複又替大漢抗擊匈奴,打劫更多的仆從和牲口,調換更多的廢舊軍器,實在風趣得緊。
張騫麵無神采的掃視著鎮靜得滿臉潮紅烏桓首級們,心中戲謔不已。自從重創中原諸侯後,太子殿下已然擴大了新型冶煉作坊的範圍。太原郡和梁國周邊的優良石炭(煤)源源不斷的運往長安,而大漢各地,特彆是巴蜀兩郡出產的生鐵也都被大肆購入,回爐重鑄。
考慮到烏桓貴族的瞭解才氣和豪放的姓情,景帝的旨意寫得很簡樸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