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惟有家人忘不了[第2頁/共4頁]
光陰如梭,四年時候一晃而過,這一天終究來到了。
有口欠的,也有刻薄的,那些春秋較大的候選者常常都會安撫他:
廢話,漂泊在天上的山,能不高嗎?
黃昶隻能感慨這個天下真是民風渾厚,或者說凡人對仙門的畏敬實在是深切民氣,如果換了他之前那小我欲橫流的天下,哪怕有殺頭的威脅在前頭,也難保冇有鋌而走險的。
隻是既然搬進了城裡的磚瓦大屋,再要家裡人歸去住那窮鄉僻壤的破草房也不實際,黃昶隻能勸說父母最多隻接管親戚的幫助,而對於那些不相乾外人送來的東西,全都回絕掉,以免欠下太多的情麵債。在這一點上他父母總算肯聽他的,在最後的歡天喜地以後也不再那麼高調,隻安放心心在這府城裡度日。
常日裡很少來往的親戚也一下子變得密切起來,黃昶母親的孃家本來對這門婚事是不太對勁的――他們家的狀況有點近似於那種傳統戲文裡“大族令媛看上窮墨客”範例,隻是冇戲文裡那麼誇大。有錢的嶽家固然對這個窮酸半子不太對勁,卻也冇決計打壓,隻是很少來往罷了。
“你爹媽生你時冇算好日子麼?白白糟蹋了好天賦喲!”
黃昶冇甚麼感受,宿世托各種傳媒之福,對於國度帶領人的訊息乃至醜聞都見很多了。不過他倒是挺佩服這位天子的心機――候選的小傢夥們不太輕易被打動,畢竟年紀都太小了。雖說仙門收徒端方是最大不能超越十五歲,可真正測出有天賦的常常很早就來應選,如許萬一此次冇過關,在十五歲前還能有一次機遇。以是四周多數是些十歲擺佈,乃至八九歲的孩童,還不曉得要畏敬皇權。少數達到十三四五的,現在卻多數雙眉舒展,明顯是在為能不能過關而煩惱,也冇心機去感激皇恩。
他悄悄下定決計,不管如何,哪怕僅僅是為了家人,本身也必必要拜入仙門!
但是這也要春秋和仙門開山的日子能對應起來才成,象黃昶這類環境,和旁人議論時,都說他是最不利的。以十一歲的春秋就要插手考覈,還是偏小了些,可若再過五年就冇機遇了――如果大一些呢好歹更有掌控點,而如果乾脆再小上一歲,十歲的話即便不過也還能等下一次機遇。
這段時候內和他們家一樣被送來等候的候選者另有很多,大部分是百口上陣,這三個月的吃住行宿全數由官府承擔,花消可不算少。但是令黃昶更感吃驚的是朝廷對他們的態度――等了兩個月擺佈,待各地前來應選之人差未幾都到齊以後。當今聖上,大周天子景耀帝竟然將他們十足召入宮中,親身宴請統統候選者及其長輩――當然隻要男性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