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 第67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第67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1頁/共7頁]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劉招孫,你所言者,老夫早有留意,我朝自土木堡之變後,對蒙古各部便多以羈糜之策,後不竭受挫,被迫增加募兵,邊軍軍響逐年遞增,卻不見邊得了一年停歇,宣大薊鎮如此,遼東亦然,遼餉也好,九邊兵餉也罷,最後都落在這一眾總兵和販子手中。總兵隻需豢養多少仆人,撐作門麵,販子私運建奴蒙古,又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長此以往,軍士百姓如何不貧困,遼事如何不敗?”

杯盞狼籍,曲終人散,經略大人喃喃自語:

熊廷弼神采稍緩,表示劉招孫說下去。

“末將有力竄改遼東衛所,不過開原轄內的三萬衛、遼海衛、鐵嶺衛,另有一線朝氣,可交由末將清算,經略若能支撐末將,便·····”

朝廷這類擔水填井的戰略,當然不能平遼,最後隻會養肥一群軍頭和姦商,並且讓建奴越打越強,越打越有信心。

劉招孫語速放緩。

熊廷弼微微點頭,他在遼東多年,對科舉之事亦非常頭疼,很多文官將遼東視為荒蠻之地,甘願去陝西貴州如許的貧苦之地,也不想去遼東。

“罷了,罷了,遼事如此,遼鎮誤國,京師一群鼠輩隻知掣肘,老夫不忍遼東淪喪,便讓這後生罷休一搏吧。”

熊廷弼重視實乾,鄙夷虛談,又剛愎自用,這些年開罪了很多同僚,從湖廣到京師,從兵部到蕃王宗室,到處都有想彈劾他的人。

熊廷弼閉上眼睛,剛纔聽劉招孫說遼餉之弊,清算衛所,感覺有些事理,甚麼教養蠻人,立於包抄當中,等後金有變,就是天方夜譚了。

“遼東考生須前去四周山東測驗,舟車勞累,甚為不便。嘉靖年間,朝廷雖答應遼東考生前去順天測驗,但是路途也不近,科舉不興,便斷了很多遼東讀書人的晉升之路,減輕了他們投奔建奴,朝廷須留意焉。”

欽天監監正鄭一奎,奏疏萬曆,說他夜觀天象,東北天狼星式微,鑒定奴酋三月必死,遼事半年可平。

而這些錢,都是要萬曆拿出來的。

客兵鱗集於幾座小城,銀子都讓那些奸商和總兵賺去了,朝廷還得不竭砸錢,花了錢就怕師老餉匱,錢花光了,兵士戰役力冇了,因而就催促軍隊儘快作戰。

劉招孫和經略大人站在城樓垛口前,登高遠眺,北望遼東,大好國土,為建奴若乘,不由感慨萬千,將雕欄拍遍。

冇想到,短短十年時候,遼鎮竟敗落如此。

劉招孫想起宿世看過的一部解讀大明興衰的電影,脫口而出道:

“大人,教養也不但朗讀四書五經,科舉測驗,培養民風也是教養地點,遼人勇猛善戰,涓滴不遜於建奴,隻是勇於私鬥,怯於公戰,若能因勢利導,便是源源不竭的兵源。”

上一章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