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

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3頁/共4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

吏部尚書楊博左看看右看看,麵色龐大,終究點頭,邁出一步昂首說道:“稟陛下,臣有本啟奏。”

明隨唐製,早上先敲鐘後伐鼓,宵禁時是先伐鼓後敲鐘。

站在奉天殿門前的兩隊小寺人們,不竭的大聲朗喝著天子陛下的口諭,二傳四,四傳八,而後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連聲高喝著天子的天語論音。

“錄破北虜功,茲特進中軍都督府右都督兼太子太保,論平倭拒敵功,封遷安伯,歲祿八百石,縷縷之忠,惟天可鑒!”

兵部尚書譚綸、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都禦史劉應節、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汪道昆,三人前呼後擁,帶著一眾朝臣前來驅逐。

天子陛下這是要造反嗎!

婉轉的號角聲傳來,戰鼓聲響徹奉天殿之前,太常寺的樂伎開端吹打起舞。

戚繼光再叩首,朗聲說道:“謝陛下隆恩。”

戚繼光感覺冇需求,不過是幾句口舌之爭,何必如此大動兵戈?

“虜自壬寅以來,無歲不求貢市,我國度欲罷兵息民,意頗誠心,然不修明戰守之實而為之備,胡虜兵馬飲於郊圻,殛斃腥膻聞於城闕,則彼以兵脅而求,我以計窮而應,款順而納城下之盟,豈不辱哉?”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安靜的說道:“宣戚帥。”

但是戚家軍軍紀嚴明,軍兵的本分就是從命,他冇有反對戚繼光的做法。

跟從戚繼光回京的南兵將領陳大成,為本身的大帥感受不值,如何能如此等閒放過這幾小我,如果今後再進京來,群小還要滋擾。

王崇古這個文官,底子不想京營和邊軍敦睦,直接把人打死了,在京營高低看來,這就成了戚繼光冇有宇量!

戚繼光的募兵,軍餉是每日口糧折銀三分三厘,若行軍則行糧折銀一分二厘,一年所耗軍餉在十八兩白銀擺佈,這部分戚繼光親身盯著,是他包管軍紀的底子,給夠餉銀,就能打敗仗。

而南兵看北軍則是懶惰、不尊軍紀、武備敗壞,南北衝突另有著民風、口音、風俗、起居等等多種分歧,牴觸極其狠惡。

戚繼光的意義是,放人一條活路,京軍做措置,杖責軍棍,打重點、打輕點、墊多厚的墊子,都是京營賣力,他就不看了。

而現在,王崇古杖斃了京營的一個百戶、兩個總旗、三個軍卒,這梁子,算是完整結下了,今後又會多一個京營和邊軍的衝突。

得虧朱翊鈞平時都是邁四方步,四平八穩,不然走起路來,這些掛飾相互碰撞會發作聲響。

世襲軍戶看著義勇南兵們吃香的喝辣的,每年十八兩銀子結健結實領到手,天然記恨,不患寡患不均,之前大師都刻苦,看不出甚麼,俄然才曉得還能這麼從戎,立即就呈現了牴觸,軍兵的衝突龐大並且難以紓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