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木香葳蕤,念念青絲故人-3[第1頁/共4頁]
阿榆心中憤然,俯身拾起那兩條舊帕子,淡淡道:“所謂一應東西均未動過,本來就是不值錢的懶得動,值錢的全打包帶走……莊子裡那些婦人還誇鮑廉密意呢,這密意當真便宜得不堪。”
錢少坤道:“鮑老彷彿是鮑學士結婚不久後歸天的,或許,是為她公公抄的?”
但鸝兒指著床邊的幾隻描金箱籠道:“主母平日雖簡樸,但還是很有些貴重服飾的。我曾替主母清算過這些箱籠,有好幾匹極好的衣料。簪飾也有貴重的。此中兩根寶釵,嵌著那麼大顆的珠子;另有一敵手鐲,很通透,跟山間的泉水似的;彆的另有枚團花佩,當時隻覺溫潤精美,厥後跟了錢郎,長了眼界,才知那是羊脂玉的。我見過的這幾樣都算得令媛難買的好東西,平常官宦人家多數會密密藏起,當作壓箱底的傳家寶貝。”
沈惟清問道:“你打仗過本來那幅繡像嗎?有何特異之處?”
他快步走疇昔,低問:“阿榆,如何了?那裡不對?”
鸝兒領著他們將院子各處走了一遍,細細奉告著喬娘子平日的餬口細節,以及能夠互助破案的瑣事,最後纔來到喬細雨的臥房和小佛堂。
因之前的猜測,錢少坤在旁也提示道:“鸝兒,你細想想,先前的繡像,內裡可不成能有夾層?繡的衣衿或後背,會不會埋冇玄機,藏著筆跡或輿圖之類?”
喬娘子清修的小佛堂就在臥房隔壁,一眼看去一樣簡素,但還儲存著很多當年的物品。上首的牆壁懸著九天玄女繡像,下方的供桌設了多少神佛泥像,地上則置了一隻半新不舊的蒲團。蒲團洗得很潔淨,中間有久跪出的較著的凹痕,似能看到仆人朝朝暮暮膜拜祝禱,心如槁木的模樣。
因本身遭到威脅,鸝兒自認不得不跟沈惟清等站在一條道上,因而對此事也極上心,憑著往年的經憶,一點點清查著小佛堂裡的物品。
鸝兒道:“主母頗通文墨,寫字又快又好,這些年抄的經文可多了,之前的都舍入了寺廟,贈與世人取閱。傳聞這抄經贈經,都是積福的大功德,但主母說,她隻求修行,不求功德。我也不明她這是何意,也不好細問的。”
鸝兒頓時道:“這不成能。主母怎會理睬這些俗物?若說不值錢但得她看重的,大抵隻經籍了。”
“長輩?”沈惟清皺眉,“喬氏姐弟幼年喪母,其父則在卸職五年後過世,當時喬娘子已在此處抄了四年的經。她這是在為哪位長輩抄經?”
不但案上有,案下的書篋裡也積了兩大箱。
沈惟清總感覺阿榆自進了喬娘子這間彆院,哪哪都有些不太對,但留意細看時,又似冇甚麼不對。或許,又是他看錯了?
二人扳談間,阿榆已談笑如常。但沈惟清總感覺她的笑容很不實在,飄緲得像似感染了此處的蕭瑟荒涼,竟有種看破萬物凋敝般的涼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