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若不謀算,便無勝算-2[第2頁/共4頁]
沈家家聲清正,沈世卿特彆謹肅樸直,纔會在沈綸漸失君心後,仍然遭到官家正視,一起做到兩淮轉運使的高官。
他明知阿榆去禦膳房另有目標,倒也不想催促。
她又四周張望了下,“沈惟清呢?這時候另故意機去上衙不成?”
又或者,不籌辦歸去了?
隻是傍晚官家用膳時,總感覺膩得慌,便跟王季豐提及之前吃的兩樣菜,素淨爽口,吃著能讓民氣靜些。
但水患形成數百人流浪失所也是究竟,若沈世卿措置不力,或在錢款措置上有不當之處,很輕易被人拿住把柄大做文章。
阿榆冷哼道:“能如何?出事的是和州段,和州知府本來才罪惡最重的阿誰,現在借了昌平侯的勢,要將罪名甩給頂頭下屬罷了!”
安拂風歎服,“哎,沈惟清倒也罷了,便是生在這般狐狸世家。你怎會曉得這些?聽聞蘇中丞的脾氣,好生廉潔,不然也不至於……”
朝會剛散,都不消一個時候,滿都城便傳遍了沈家家主貪腐舞弊,被官家怒斥懲罰,即將回京受審的動靜。
那兩樣菜,恰是阿榆所做。
一個是官家委以重擔的親信高官,一個包辦此事的年青能臣,綜而所得,必然最靠近本相的。
那“主子”明顯就是昌平侯所扮,他一樣顯得氣惱不已,恨恨道:“何為本相?本相便是你沈府挑釁,一再與我昌平侯府作對!
太中大夫江誠出列,要求勒停沈世卿兩淮轉運使一職,解其回京議罪。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均有官員義憤填膺,出列附議。
先前和州河道決堤,淹冇無數良田,數十萬沿江百姓流浪失所。朝中遣使調查,應是先前河堤年久失修,今夏陰雨整月連綴,事發之際又下了暴雨,兩處虧缺點被沖毀,方致如此災厄。
阿榆藉著送湯藥的機會,進入沈綸房間時,已見到一名頗是漂亮的中年主子正立於沈綸榻前,隱見倨傲之氣;
阿榆隻覺中間沈惟清的目光也正炯炯凝睇著她,驀地想起他似已好久未說話了。
阿榆笑眯眯看她,“沈運使並未被撤職,也未押送他入京議罪,這還不叫緩上一緩?”
阿榆懶洋洋笑了笑,“蘇家阿爹死了,那麼多人貶了,這點事就是再蠢也能看出來。”
阿榆笑道:“應當去想應對之策了吧?”
阿榆不曉得。
阿榆道:“天然是沈老派老內知去請的。沈老還帶了句話,本朝不殺士大夫,沈家最多抄家流配。但他包管,沈家式微之前,張家必被族滅!”
阿榆道:“我曉得。他們還側重在沈家親故跟前放話,說沈家罪過如何確實,禦史和那位知府手上另有多少多少的證人證物……攻心之策罷了。”
她向安拂風低聲道:“七娘,你守在這裡,淩叔也留在這裡,以防有人趁機脫手腳。”
安拂風怔忡好久,說道:“你們這個……到處在謀算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