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妙手提香,醉翁之意不在酒-2[第1頁/共4頁]
見李長齡坦誠,反而放下心來。
不但要了秦池和秦家人的性命,同時也嚴峻威脅著幕後之人的身家性命。
故而阿榆在禦廚房過得挺安閒,冇事便在全太官特地撥給她的值房裡研製各種香料。
淩嶽並不肯她跟這位最能倚靠的親人生分,隻說李長齡想嚐嚐她酒後對郎君們有無防備之心,差點吃了大虧。
而阿榆那一碟碟跟點心似的呈上的嫩豆腐,儲存了豆腐的暗香幼嫩,煎的外皮焦香陣陣,和著鹵汁,差彆感清楚的多種口感堆積,令味蕾的觸感格外埠靈敏和豐富,誰能抵得住?
---
而李長齡最有才,但為人蕭灑超脫,雅好詞賦,愛好精彩肴饌,既重口腹之慾,又有林下之風。
此事沈惟清也有所耳聞,隻是當事人從未提及,事涉官家,旁人也不好細問的。
一人做的是鹵汁豆腐。
那門自發得是的婚事,小妖精向來冇感覺與她有甚麼相乾。
這於她天然是“失戀”以外的一份欣喜,因而她更加孜孜不倦地研討這些調料和香料,咀嚼各種酸甜苦辣麻,盼著有一日能真正規複味覺。
幸虧李參政脾氣暖和,雖迷戀風月美食,卻未曾遲誤本職之事。
她既偶然,此事天然作罷,他仍然做她的好兄長吧。
她信賴,她能比及她想要的。
但她並不焦急,乃至不急於去查問秦太官當日在禦廚的所為,仍然耐煩地在院子裡搗鼓那些香料。
阿榆做的比那二人要簡樸很多。
她本來冇有味覺,但那夜因沈惟清掉淚後,便時不時能嚐出些味道來。
酒徒之意不在酒。
也算為故交儘些情意……
步入宦海不久任了史館編撰,冇兩年調入舍人院知製誥,成了天子近臣,待前年升作參知政事,世人已見怪不怪了。
芰荷鹿脯,便是她試著用剛調出的香料烤製出來的。
沈惟清再問阿榆時,全太官眉眼間才帶了些欣喜笑意。
隻是這妖精越跑越遠,讓他越來越有種握不住的感受該如何辦?
因著這層乾係,平常朝臣更不肯難堪李長齡,連皇子們也對他禮敬有加。
他問全太官:“可否讓阿榆出來見我一麵?”
鹵汁豆腐充足味美,隻是吃起來的口感更像鮮蝦鮮貝,幾近冇有豆腐味了。
那日淩嶽將阿榆從李府帶離,徑將她送到玉清觀,讓她聽穆清真人唸了幾日經。
待爐子加熱,底湯滾起,“圓餅”豆腐一隻隻放入,竟在芡湯中化作了一朵朵盛開的白菊花,不散穩定。
因而,阿榆便靠幾方豆腐,在禦廚房站穩了腳根。
李皇後和王德妃想吃的豆腐,說簡樸也簡樸,食材或細緻或彈韌,味道或鮮麻或鹹香,靠的不過是大家技術,以及調出的分歧滋味。
阿榆得知後好氣又好笑,問明本身未曾傷了李長齡,也便放了心。
本來那“圓餅”上早就切了很多菊花瓣般的細條狀,隻中間還粘連著,因而入水便化作朵朵菊花,再飄上些芫荽葉,葉色翠綠,襯著花如白玉,委實養眼,也見得廚者刀功已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