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挑撥[第1頁/共4頁]
馬千九點了點頭:“當然,您要感覺我談笑話,我們現在就簽寫一份轉贈的左券吧。”
衫大一聽這話,頓時大惱:“是啊,‘詭寄’這類事,由來已久,誰會冇事吃飽撐著來管?隻要東林黨那群混球,一天到晚就擺著一副公理者的嘴臉,這個說不對,阿誰說不對,好似天下除了東林黨,彆的人都是贓官貪吏,橫行犯警之輩,實在他們這些混球做的混球事也很多。”
這時朱元璋俄然向前一步,伸手在馬千九背上一拍,表示交給他來措置,然後他才低聲道:“衫老爺,您真是慧眼如炬,我們馬家此次上門送禮,確切有事相求。”
具有這類名聲是件功德,比方《水滸傳》裡的宋江,就是在江湖中有個好名聲,不管他走到那裡,一報名字,彆人聽了當即倒頭就拜,嘴裡叫大哥,內心認慫。
現在導火索已經勝利撲滅……接下來的事已經不關他的事,朱元璋拉了拉馬千九的衣角,表示了一下,馬千九會心,從速對著衫大拱了拱手道:“衫老爺,我們這就歸去了,西固村的地契……”
發作戶公然就是發作戶,一聽送禮,就變成如許……朱元璋內心悄悄點頭,難怪你衫家要被人看不起,光是這份氣度,可就差得遠了。
兩人兩馬,緩慢地奔過魏忠賢的生祠,朱元璋掃了一眼,發明這個祠堂四周底子冇有人走動,內裡也冇有人祭拜。魏忠賢在官方的名譽並不太好,當初天下各地興建生祠時,占用了很多民田民房,並且還逼迫百姓們尊奉魏忠賢,入祠不拜者處以極刑。這類極度的搞法,不但冇有幫魏忠賢帶來好名聲,反而將他的名聲搞得更臭。
過了生祠以後又跑了一陣子,火線呈現一個大宅子,平整的黃土路正對著這座大宅的正門,正門極其富麗,三開的大門,上麵三個獸頭,用了極其素淨的色采,並無淺顯鄉名流家正門的沉穩氣質,反而顯出一股發作戶似的氣勢。門前守了幾個穿戴棉布衣的仆人,很有些神采。
馬千九和朱元璋在門前等了一會兒,一個老管家迎了出來,帶著兩人向衫家大院裡走,這老管家明顯和馬千九很熟諳,兩人邊走邊隨便談笑,拉扯的都是些陳年舊事。
“哎!”馬千九被他問得一楞,一時半會接不上口,總不能直說,我們要推你出去和縣令打擂台吧?
本來衫家間隔馬家並不遠,朱八比來的活潑已經藉著長工長工們傳到鄉民耳中,然後又輻射開來,已經傳了幾十裡範圍了。很多鄉民茶餘飯後,都要把朱八的故事拿來議論一二,有些人是當作笑話來聽,但有些貧民卻當作勵誌故事在聽……有一天,俺也能從一個長工搖身一變成為管事,那該有多好?
馬千九從鼻子裡冷哼了一聲道:“進士杆都冇資格立的發作戶,我們馬家要來求這家人幫手,真是丟了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