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官兵的小詭計[第1頁/共4頁]
看著麵前難攻不落的強盜盜窟,楊洪的眉頭忍不住深深地皺了起來。這幫子強盜,實在太出乎他的料想了,如何滾木擂石如此之多?這的確不像一幫強盜在守盜窟,更像是一隻正規的軍隊在守要塞!他隻見過強盜喜幸虧盜窟裡堆集金銀財寶,冇見過堆集石頭和圓木的。
尖兵們捶胸頓足,大喊被騙,這些流寇之前都是些淺顯的鄉民,真不曉得官兵另有這麼些小伎倆。
“這個……我可不懂。”
看來,硬攻不可,得來攻心之計了!
就連朱元璋也忍不住點了點頭,心中暗歎:楊洪倒是個好樣的!在明朝末年,像他這類勇於一次又一次正麵硬撼勁敵的將領,倒也挺罕見了。如果給這個楊洪一隻像樣的軍隊,而不是他現在手上這一群蝦兵爛卒,說不定他也能成為獨當一麵的能人。
公然不出朱元璋所料,第二天早上,天光放亮的時候,盜窟裡的兵士們驚奇地發明,明天還砸落了很多亂石和滾木,變得難以得走的山道,明天又變成了清清爽的模樣,那些阻路的石頭十足被官兵移開了……
在冷兵器期間,因為兵士的思惟本質遍及不高,受教誨程度不高,對下屬的號令也不能完整從命,遍及貧乏名譽感,一旦看到身邊的戰友不斷的倒下,那是必然要打退堂鼓的,而一成的戰損,凡是就是臨界點,一支軍隊一旦有一成的兵士倒下,彆的九成績會纏足不前。
如果是一場順風仗,倒下的都是仇敵,那麼大夥兒就會信心大漲,士氣如虹,如果是一場順風仗,倒下的都是戰友,那……大夥兒內心就會想:我如果再拚下去,倒下的就是我了。
在一陣石塊飛砸之下,又再度撤退歸去。
正氣明朝,固然種田三百年,把百萬雄師都種成了農夫,固然因為軍餉題目,導致多量官兵流亡,固然因為天災天災、勁敵趁虛而入,終究轟然倒斃,但是大明朝的軍隊,畢竟是有骨氣的!
“要撿屍身啥時候不能撿?白日他們打輸了,轉頭就派個小隊上來撿屍身,我們也不會攔著的,為甚麼必然要選在半夜半夜,黑燈瞎火的時候?”朱元璋笑問道。
大夥兒的質疑弄得尖兵們非常難堪,幾個年青的尖兵委曲得直想哭,朱元璋笑看著這統統,但卻冇有出去禁止。有句俗話說得好,知恥而後勇,尖兵們經曆過如許的事以後,對他們的生長會有幫忙!此後他們巡查時,會更加謹慎,更加成熟。
有些不太體味戰役的朋友,或許以為一成的戰損率冇甚麼,因為那些戰役電影、電視劇裡,公理的已方都是戰役到最後一兵一卒,還要抱個火藥包和圍過來的仇敵同歸於儘呢!才喪失百分之十的人數算甚麼?
要曉得人的心不是鐵鑄的,真正的戰役打響時,刀山火海,人吼馬嘶,每一分鐘都有人在你身邊倒下,鮮血在橫飛,殘肢斷臂,人頭滾來滾去,在如許的環境中,你看到身邊的戰友一個接一個地倒下,你的內心能不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