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天下何處去不得[第2頁/共4頁]
“秋賦呢?秋賦在那裡?”
“您說,我必然聽。”
朱元璋命人宣讀他們的罪行,凡是有逼迫良民行動的,一概亂刀砍死。成果這些人大多數都冇能逃過一劫,隻要少數幾個衙役,平時為人不錯,很照顧街坊鄰居,纔在百姓們的求肯當中保住了性命。由此可見,好人始終是有好報的,做一個仁慈的衙役,就算百姓們叛逆了,也不會是以而喪命。
他們隻是圍住這故鄉紳,然後由朱元璋出麵,討要稅賦。帶著一千多亂民“討稅”,實在是很輕鬆的一件事,鄉紳嚇了個半死,朱元璋一開口,對方當即主動奉上糧食,滿嘴說不完的好話,隻求朱元璋放他們一馬。
兩隻步隊和平分離,各行各道,種光道帶著步隊就打橫裡去了。朱元璋則帶著一千兩百人持續向著*縣城進步。
他的分開,真有百利而無一害。
並且……種光道還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護身符,因為他帶去的人都是要打砸搶燒的,而朱元璋的步隊是不打砸搶殺的,如許對比一下,鄉紳和官府必定更加討厭種光道,如果要派兵圍殲,必定會先拿種光道開刀,本身就有充沛的時候來停止籌辦。
“天啊……堆棧裡就這麼點東西,我們如何活啊?”一些期盼著從堆棧裡搶到大筆銀錢過上好日子的百姓,頓時就哭了起來。
百姓們滿眼都是蒼茫之色。
接下來的路上,朱元璋的步隊又顛末端一個大族鄉紳的大院,如果這是種光道的步隊,這個鄉紳必定完了,會像當年的張鬥耀家那樣,被亂民們燒殺劫掠一空,男人殺光,女人則被欺侮以後殺死,但是還肯持續跟著朱元璋的人,都是很仁慈的百姓,內心壓根冇有如許的設法。
對於大多數冇讀過書,冇甚麼見地的老百姓來講,所謂“殺官造反”四個字,就是指的連合在一起,衝殺進城,開掉縣令,翻開堆棧,放糧,然後……就冇有然後了!
“朱八哥,這堆棧裡如何冇東西啊!”
朱元璋心中暗歎,堆棧的景象公然如他所料,幸虧他提早籌辦了大量的糧食,不然就要為幾千人的吃穿用度而憂愁了,全軍未動,糧草先行,有備而無患,這句話的精確性再次獲得了應證。
“嗯,如果西安府裡也冇有糧食……另有都城嘛!”朱元璋淡淡隧道:“都城是不成能冇有糧食的,我們有腿,天下那邊去不得?總有能讓我們找到糧食的處所……”
“甚麼體例?朱八哥,您快說啊!”
朱元璋冇有想過要爭奪他們,但也不算對於他們,他是來篡奪天下的,並不是想把天下攪成一團屎的,百姓是天下的基石,任何打砸搶燒,給群眾帶來創傷的行動,都是在砸本身的基業,他不會這麼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