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節 加糧稅【新年第一更】[第3頁/共4頁]
坐定以後,在李元興右邊次位的柳沖沖坐直身材。
華縣柳氏一門,絕對是書香門弟,不說家中出了多少官員,隻說家中就算是五歲孩童那筆字都能夠拿出來與很多成年人比擬。就是虞世南都對華縣柳氏在書法教誨上,多次獎飾,乃至前來交換過。
李元興反問:“柳長史覺得會有多少?”
李元興看華州眾官員聽的當真,既然元春曉得,那就持續講。
華州長史姓柳,也是關中大姓之一,他最著名的有兩項,一是他的名字,二是他寫的字。
柳長史起家,他不曉得元春應當如何稱呼,直接開口說道:“長安縣戶均支出進步十倍,不知這個數據,是否精確?”
但是這話反過來講,以一成糧稅的代價,讓華州達到京兆長安縣的支出。
“不一樣!”
因為交的稅多了,就代表著支出高了。
不管那一種計算體例,老是一個公道的衡量標準。
但這話倒是出高傲唐秦王之口,不管是這個秦王的身份職位,還是秦王以往的作事氣勢,或者說這位秦王點石成金的本領。
當下,世人就從官衙正堂搬到了後院花廳當中,李元興天然坐在廳內,很多官階不高的官員坐下內裡,擺好案幾以後,有幾個間隔這裡比較近的縣官帶著他們的副官也趕到了,裴元朗特地給這些人加了位置。
“五千斤!柳長史可否看錯?”當下就有一個縣令驚呼。
李元興心說,先相同一下,天然也是功德,有些事情急也冇有效。
“好,那本王說第二個議題,改革華州這筆銀錢從那邊出。”
這話如果換小我說,怕是這會已經被人指著鼻子罵了。
元春點點頭:“按照秦王莊的記錄,他家分到的糧食老是是四千八百七十五斤,以是相差極少,幾近分歧!”
李元興愣了一下,可頓時明白裴元朗的設法。
四千八百七十五斤,與五千斤,這個不算差異,能夠說戶部的數據極精了。
“是!”眾官員又齊齊一禮。
看來,偶然候作一個好官,也是要有技能的。
“各位,秦王殿下提出很多非常成心義的從政之道,某不得一一所學,本日所提,是殿下給戶部崔尚書所書的均收論。這個均收論是指,以一村,一區,一縣,一州為覈算,計算出每戶人家,一年的支出。”
“因為糧食分歧,以往畝產三石就為上田。本王的糧食畝產七十石都有了,以是這個數據不作準。更何況,長安縣現在工坊林立,僅這些工坊的產出就遠遠高出淺顯的州縣了,以是這統統都為準。”
“請殿下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