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子[第1頁/共3頁]
“稟報判官,臣民用它來計算。”
宋九解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又解釋了摩擦力、拉力、長度、繩索股數、進步間隔,等代號。
用羊毫很不舒暢,想做鉛筆,一個鉛筆心將他難住了,做了一支鵝羊毫,老滴墨汁,因而用墨汁做了一個黑板,用石灰做了粉筆。
城渾家煙越來越多,在這個沙洲上住的人家卻未幾,多是蒔植一些蔬菜糧食,汴水岸邊又長著很多蘆葦,方纔收回青葉,半青半黃,河風吹來,瑟瑟作響。
來了一個高貴的客人,開封判官劉嶅。放在廟堂上不能算是頂尖大臣,但在宋九眼中,劉嶅不是小官員了。
對劉嶅到來,宋九未感到不測。
“大姐,是不錯,朝廷新得了荊湖與湖南,但李處耘在那裡殺人吃人肉,逼得軍民皆叛,朝廷正在安撫,賠償都來不及,就不要提稅務了。淮南先是前周開端,到我朝,與南唐對峙,李重進在揚州背叛,兩淮百姓夾在中間民不聊生,又能征多少稅務?以是汴水眼下看起來彷彿不及五丈河與蔡水首要,僅比金水河好一點。但是將來呢?”
大姐不放心,買菜前又來到宋家。
宋九無所謂。
宋朝兩稅多自水上走,一個高低搬運,一年得用多少勞力,本身弄出這個東西,趙匡義當時或許未想到,可過後必然會體貼一下。
不過明顯是對牛操琴,劉嶅也再次愣住了,是讓宋九連續串數字嚇愣的,問:“兩人能拉起六百石物體?”
宋九呆在家裡實驗。
“臣民算過,僅是這根臂軸,以兩人半石力量去拉,若設想得好,它的最大估值是六百多石,可不能如許拉,貨色吊起得太重,網繩、轉軸、鐵鏈一定能吃得消,並且越是省力,間隔越長,那麼省了力量,卻華侈了時候。是以臣民將它的估值變成兩百石到一百石,加上摩擦力的耗損,實際能拉起來的重量是五十石到一百石之間。不過想要安然,最好還是五十石。你看,這根轉軸上設想了很多吊鉤,吊的位置分歧,拉起的重量也分歧,越重所用時候越長,越輕所用時候越短。”
筆墨紙硯在這期間都貴,跟著很多地區鬆樹被砍伐一空,墨是越來越貴,紙今後要好一些,竹紙技術完美後,紙張代價下跌,可現在它並冇有出來。有很多家中費事的孩子為了寫字,與歐陽修一樣,用樹棍子在沙子上畫字。
“小九,如何想起來問這個?”
一宋石相稱於一百斤多點,兩人合股拉力必定不止半石,力量大的兩石三石都能夠,不過這不是拉一刻鐘,而是整天拉,隻能算是半石,算多了,如果拉不動,貨色一下子掉下去,那將是幾噸重的貨色,砸在人身上,人能壓成灰灰,砸在船上,小的船隻能生生砸沉。
第三天,宋九還在家中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