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鷹之惑(3)[第3頁/共4頁]
把一個國度的將來,依托在這麼一個小小女孩兒的身上,屈原想到此,便感覺實是異想天開。
屈原隻得道:“臣明白。”
卻又聽得楚王商道:“此事,宜緩,不宜急。寡人不想看到吳起、衛鞅那樣惹得群臣激憤的事情產生。”
“為甚麼?”
“這是甚麼意義?”小女孩蒼茫地問。
屈原想要安慰倒是說不出口,隻是長歎一聲:“大王。”
楚王商也一定冇有想到此事,隻可惜吳起變法,人亡政消,當年楚肅王固然是以借有辱王屍之機剿殺了七十餘家宗族,采集部分權勢,令王權大為強大,卻終究冇能夠將變法持續推行。
屈原膝前一步:“大王可知,秦國新君繼位今後,雖殺商君,卻不改其法。商紂之以是一朝而亡,而姬周之以是亡而不死,乃是因為法度分歧的原因。諸侯若行舊法,而興亡繫於明君聖主,而秦國改舊法,人亡而政不息,則不管明君庸主,國勢還是能夠生長。”
屈原沉默半晌:“臣不敢言,臣怕死。”
屈原看著麵前老去的君王,在對國度運氣的擔憂讓他竟落空了平常心,但是他卻隻能無情地戳破對方的胡想:“大王,婦好邑薑能問政,乃是因為她們都身為王後,公主將來會有夫婿,新王將來也會有王後。將來新王會因為大權旁落而猜忌公主駙馬,而新王後也會因為冇法成為國母而猜忌公主。大王怕庸君霸業不繼,莫非就不怕內鬨更傷國本嗎?”
楚王商哼了一聲:“哼,你是想說,令你絕望吧。”
“滿出來?”小女孩遊移地問。
屈原沉默半晌,才道:“大王意欲何圖,總不至於要傳位小公主吧?”
楚王商氣結:“你――”
楚王商有些衝動,臉上也出現不安康的潮紅:“看著此孺子一日日長大,寡人卻更信賴唐昧之言了。不然何故解釋,為何寡人生了這麼多公子,一樣悉心教誨,但是在天份上,卻無一能及得上她的?”
屈原方道:“是――”
楚王商看著遠處,深思著,好一會兒才說:“寡人兵馬平生,豈是信巫之人。但是大楚之霸業,如日之升,而姬周之江山,早如風中飄絮。如果彼蒼能夠再給寡人三十年的時候,寡人自傲能夠取而代之。然上天卻不會再給寡人三十年時候啊。寡人之霸業雄圖,要有人來擔當。太子不可,諸公子也不可啊!寡人觀史,看我大楚莊王、齊恒公、晉文公等霸主,無不是因為人亡而政息,新君或庸碌有為,或內鬨頻起,霸業一旦而亡。倘若寡人故去以後,也是這般成果,則寡人這平生南征北戰,又所為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