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第1頁/共7頁]
“天然。”楊瓚點頭,道,“鎮守寺人乃宮中委派,本官如何能措置?”
送佛送到西,都是為天子辦事,牟斌自不會難堪楊瓚。當即手書一封,蓋上私印,許楊瓚自在出入詔獄。然也僅限於離京之前的一段時候。
“是。”
正德元年,仲春壬戌,天子下敕,升山東佈政使陶琰為都察院右副都禦使,巡撫河南處所。調武學訓導江彬等十人,入登州衛戍守。
我的個天老爺,這兩個都不好惹,誰出了事,他這不入流的小官都得吃掛落。
奉旨南下,歸期不決,廉兒進京的時候,恐怕要推遲數月。
金光閃過,劉公公慘叫一聲,驢打滾,直接滾到牆角。
不謝還能如何?
被長隨扶著起家,劉公公望著楊瓚的笑容,淚水橫流。
“多謝牟批示使。”
想要神不知鬼不覺往步隊裡-塞-人,相稱困難。行事稍有疏漏,被故意人發明,相互都會惹上費事。
“要事?”
兩位牽涉出去的藩王,不是他該體貼。觸及宗室皇族,哪怕是錦衣衛和東廠,都要萬分謹慎。
“踹你個忘本的!”
每過一縣,劉瑾的惡名便增加一分。
行水路?
銀子刮來不算,記錄下的冊子,都是鐵錚錚的證據。
難怪咱家不是這姓楊的敵手,比起坑人,實在差了幾個段數。
見牟斌始終躊躇,不肯點頭,楊瓚低聲道:“請批示使屏退擺佈,下官有要事相告。”
欽差南下,必有錦衣衛隨行。安排幾個熟人,總比生麵孔來得便宜。彆的,楊瓚已得天子答應,將番商和海匪提出詔獄,藏在步隊中一同出京。
步隊中俄然多出八人,實在過於奪目,終究,楊瓚同意牟斌建議,隻安排兩名番商,兩名海匪同業,餘下仍關在詔獄。
劉公公推行一個原則:錢收下,人不見。
自揚州返來的錢寧幾人,附屬承天門千戶所,在詔獄掌事,都和楊瓚說過話,打過照麵。安排護送欽差出京,一道手令便可,不是甚麼難事。
步隊尚未進入山東,三司衙門皆已得知,欽差步隊裡有個貪-財-跋-扈的中官,今上未踐祚時,已在東宮服侍,很有資格,連欽差楊瓚都要讓他幾分。
“乾係海圖。”
楊瓚說著,取下腰間寶刃,擰開刀柄底端的珊瑚珠,倒出捲成筒狀的一小張黃絹,當著牟斌的麵展開。
命錦衣衛百戶錢寧,總旗趙橫領京衛一百三十人,護送欽差南下。
“哎呦!你還真敢?!”
正德元年,仲春戊戌
楊瓚表示瞭解。
天子敕令已傳送出京,由快馬報至各州府。南直隸及江浙官員將作何反應,他非常等候。
其上加蓋寶印,鮮紅的篆體,占有近半張黃絹。
次數多了,不想惹人重視都不成。
春寒料峭,風過鬢邊,仍餘一絲朔北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