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4頁/共4頁]
六部以內,吏部為首。
“隻要一觀便知端的。”
侍講討了個敗興,曉得馬文升不會漏出半點口風,隻得退到一旁,用心監考,不再多言。
楊瓚加快速率,落下最後幾行字,查抄冇有訛奪,當即重新蘸墨,一筆一劃寫在捲上。
凡是未曾同他劈麵,不曉得秘聞,對他的第一印象都會不錯。
坐在第四的,便是對楊瓚觀感頗佳的謝丕。本日的謝貢士較昔日有所分歧,卓然之氣閃現,愈發顯得五官俊朗,樸重豁達,有明士之風。
殿外,一身大紅盤龍服的朱厚照正安身張望,幾個寺人謹慎的服侍在側。
至弘治年,邊陲商屯多已不存。
有貢士已書就全文,正在向捲上謄抄。
顧九和、董王已不必說,都在放榜當日互道過姓名籍貫,有過扳談。坐在第三的貢士姓崔,據言其為關隴世家後嗣,族中藏有浩繁文籍,習文好武,風采氣質非常不凡。
以楊瓚和王忠的名次,剛好留在殿中。
十七歲的小夫子,不惹人重視纔怪。
開考之前,世人屏息凝神,不敢隨便說話,更不敢大聲喧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