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5頁/共5頁]
“鳳印暫收回印綬監,內廷交由司禮監,內--宮暫請吳太妃掌管。”
皋牢衛所名存實廢,邊軍兵額不敷,募兵需向朝廷討糧討餉。戶部找上內閣,三位相公鬍子頭髮一把抓,連洪武年間的開中法都搬了出來。
皇後久得帝寵,獨掌鳳印,親子又為皇太子,行事愈發張揚,冇了顧忌。
楊瓚當選弘文館,為皇太子講學,身份過於-敏-感。縱有百般考慮,也不成能踹開房門,劈麵和世人辯論。
謝丕一邊說,一邊留意著值房外的動靜。聞吵嚷聲漸小,同楊瓚相視一笑,大抵是劉學士出麵了。
“那楊瓚頗得李相公賞識,對李郎中也非常推許。”
謝修撰怒而拍案,眼中卻染上幾分笑意。
“韃靼貪婪,若行焚草鑄牆之策,必為其所趁,更將侵邊擾民,得寸進尺。”
見桌上高堆一摞卷冊,另有謄寫到一半的書卷,楊瓚有些不美意義。
回想起昔日,弘治帝愈發感到怠倦。
侍讀侍講品階不敷,張學士在文華殿,能壓住這群庶吉人的隻要劉機。
洪武年間,徐達常遇春能領兵馳騁草原,追得北元天子貴族滿天下逃命。
兩人對坐飲茶,持續議論北疆之事。
又站了一會,張永細思小黃門方纔的話,嘿嘿一笑。
翻來覆去,誰也壓服不了誰。既不能參與此中,聽著也是鬨心。
謝丕側身,請楊瓚入內。
朝高鳳使了個眼色,張永退出殿外,找來一個小黃門,問道:“可見著了劉瑾和穀大用。”
很明顯,以為當撤民讓地,燒枯草為隔帶的不但嚴嵩,三十名庶吉人,小半都持此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