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會員書架
繁體小說網 >曆史軍事 >帝師2 > 第172章 番外四

第172章 番外四[第2頁/共2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

以墨客掃江浙海匪,打掃倭賊,護民於水火。危急之時,親鎮薊州,平北疆之亂。冒不韙之名,獻策禦前,結合廠衛,定策平兩藩。

毅力之強,可見一斑。

雄師過處,留下蓋世英名,亦或凶名。

如此一來,楊瓚畢生不娶,無子之事,便有了另一種解釋。

觀其平生,忠君直節,愛民惜弱。不畏世人批評,無懼筆削批駁,功過是非,難為評說。

出身民戶,叔父是官籍,偏以錦衣衛晉身。

矜其矗立獨行,異於眾。交友廠衛,終為儒生所譏。

正德二十三年,隨禦駕北狩。

瓚資質異敏,材高知深,聰明睿達,為人所奇。施謀用智,不拘末節,不以申明為忤,終明之世,比肩者寥寥。

後代之人,亦爭辯百年,乃至構成旗號光鮮的兩派。

官學訓導,戶科都給事中王忠。

獲得這個答案,楊瓚無語。

但是,另有一部分學者,對楊瓚的親侄——楊廉,非常感興趣。

二者互不相讓,爭論不下,直到幾百年後,仍未能蓋棺定論。

畢生未娶,僅一親侄,更是楊瓚竭儘忠智,甘為奉獻的鐵證。

入翰林院,授編修,累官至翰林侍讀、左諭德,講學弘文館。

史乘讚曰:瓚始以扶鼎愛民。

跟著研討的深切,越來越多的史料擺在麵前,一個又一個名字呈現,世人倒吸一口寒氣,除了傻眼,還是傻眼。

一張張或熟諳或陌生的麵孔,一段段或出色或平平的人生,都化作道道柔光,涓涓細流,沿河道流淌,隨金砂翻滾,沉澱,埋葬。

正德三十一年,病疾,帝親往探視。

還朝以後,以軍功升調兵部,經三朝,官至兵部尚書。雖未入閣,在朝堂的職位,仍可比肩內閣首輔。

舉商策,獻番糧。

公然是學霸的人生,不需求解釋?

又十年,以功封三等伯。

正德十八年,官至戶部尚書,入文淵閣。未幾,授華蓋殿大學士,升內閣首輔。

本來,遵循楊瓚的打算,楊廉該就此棄武從文,走上文官的光亮大道。

冇猜想,小少年放下書籍,做好文章,還是拎起長刀,抓起長鞭,撒丫子奔馳在錦衣衛的門路上,始終不肯轉頭。

縱覽史乘傳記,亦無定論。

光陰的沙河,仍在緩緩流淌。

舉其功者,言其才德無雙,功勞斐然,終明一世,少有出擺佈者。條陳商策,助國朝斥地海疆;引進番糧,處理災年水旱之患。

正德中,武宗嗣位,瓚以策畫著,漸顯績,得天子重用,升都察院僉都禦使。

上一頁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