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第3頁/共4頁]
不然,被金吾衛拖下去的兩個就是前車之鑒!
多數貢士仍在苦思冥想,唯有謝丕、顧九如、崔銑等寥寥數人已放開紙張,落筆成文。觀其神情行動,應是早有腹案,可謂下筆如有神。
見是一個穿戴紫色葵花衫的中官,下認識點了點頭。
弘治帝側過身,假裝冇瞥見,決意率性到底。
但這楊瓚……
本來複試尚不算坑,真正的天坑在這裡!
題目別緻一樣冇題目。
八份策論呈上,弘治帝一一翻閱,並未頓時做出評鑒。
以是,放心大膽的提吧!
朝廷內部的題目,倒是一個字都不能落筆。
楊瓚挑眉,發明謝丕、閆璟等人也是如此,當即吹乾墨跡,將策論交給中官。
有背景也是一樣。
說輕了不可,說重了更加不可。前者必為天子不喜,後者亦會被讀卷官蓋上大戳:狂生!
老話果然不錯,小我有小我的緣法。
天子親身出題是殿試的端方,算不得希奇。
十四位讀卷官均老神在在,半點不覺奇特。
還能和天子搶不成?
奉天殿中再無雜聲,唯有筆鋒輕動,滑過紙麵的沙沙之音。
薄薄的兩張肉餅,一小碗米飯,一碗清湯。
安坐在殿前,楊瓚目視火線,麵上冇有太多神采。
一句話落地,便是為謝丕正名。
如有好的定見和建議,朕定然采取。
謝丕站起家,繞過桌案,端方施禮,口稱“小民”。
深吸一口氣,楊瓚終究有了決定,提筆蘸墨,懸腕紙上。
“自古帝王之治,其大不過道法仁善罷了。夫帝之聖莫過堯舜,王之聖莫過禹湯。朕自臨祚以來,夙夜兢兢,唯懼弗任。圖耀先祖,不敢稍有怠忽。於茲經年,仍未窮極致。子諸生明賢人之言,究於實務,必有定見。”
雖說是麵君,但天子高居丹陛之上,以他地點的位置,頭仰成直角,脖子發酸也見不到龍顏,頂多能對上一雙龍腳,還不甚清楚。
如何回事?
如此一來,獵奇心都隨之消逝。
保舉不要緊,正巧擊中了天子的軟肋。
誰能推測,三百名才俊當中,馬尚書和韓尚書偏保舉這位。
世人滿頭霧水,眉心緊蹙。
殿試需得一日,全文已成,待用餐後謄抄便可。
雖有功名,到底不是官身。哪怕有個大學士親爹,還是是“民”。
楊瓚愈發憂?。
天子這般,世人再怒也冇有體例。
天子非常對勁,待謝丕將要退下,開口道:“果然麒麟兒,不負朕言。”
“聘以良策,朕將慎取,采而行之。”
常日裡的高談闊論,自幼懷揣的弘遠抱負都被拋在腦後。
天威難測,麵君如麵虎。
今番倒是不一樣。
楊瓚起家施禮,視野掃過前排幾人,非常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