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第2頁/共4頁]
既能摸索朝中態度,也可藉機收回訊號,看誰有膽量伸手!查不到便罷,事情泄漏,定要砍手斷腳。
另有一言,弘治帝藏在心中,始終未能道出。
弘治帝聽聞,不但冇有躊躇,反而承諾得非常痛快。
“如此,我等理應上奏天子。”
幾番對比,弘治帝心中的天平不竭傾斜,張氏兄弟的砝碼越來越少。
不是體例的體例,先在弘治帝跟前備案,得個準話。
待朱厚照的身影漸遠,陳寬喚來一個小黃門,道:“你且去司禮監走一遭,給戴公公遞個信,抽暇到咱家這來一趟。”
“李先生之意,是規複高天子的開中法?”
李大學士進言,令巡撫鳳陽等處的都禦史查情上報,並催督戶部開倉,以積年所存麥粟施助。
然世人皆是一片寂然,楊瓚也不好太特彆,隻攏著袖子,沉穩行在隊中,盼望著泯然其間。
“兒臣離得遠,冇能看得清楚。”
過奉天門時,劈麵俄然行來數名錦衣衛。
劉健、謝遷皆點頭附議。
朱厚照脾氣跳脫,他成心從今科為太子再選伴讀。本來謝丕是最好人選,何如春秋有些大。如此一來,隻能在殿試時擇選。
韓尚書隻是皺眉,馬尚書則輕飄飄道出一句話:“旁人非論,壽齡侯和壽寧侯,劉相公籌算如何?”
鎮靜後的兩個兄弟,天子的兩個小舅子,可謂弘治朝第一號滾刀肉。
朱厚照興沖沖趕往乾清宮,不想卻撲了個空。
弘治帝當時就是一愣。
想到要麵對三位閣臣,先時的興頭就消逝一半。
該舍的時候,必須得舍!
哪怕為了讓親爹高興,也要硬著頭皮捱上一回。
要措置張氏兄弟,需求過了皇後那一關。被杖殺的何鼎,被下錦衣獄的李夢陽,哪個不是因張氏兄弟之故?
雖有些誇大,然也實在形象。
“可有所得?”
弘治帝表情大好,轉向三位閣臣,道:“朕冇記錯的話,謝先生的麒麟兒也是在今科?”
比較而言,楊瓚算是拿得起放得下,相把穩寬。
陳寬袖手立下廊下,眉頭始終未能伸展。
政事商討結束,留待內閣擬旨。
頓了頓,李大學士方持續道:“可再令販子往邊疆運糧,賜與鹽引。”
“那……孤也去東暖閣。”
他在位時,張氏兄弟尚如此放肆,他若不在了,太子又如何能懲辦親舅?
這是真人?
弘治帝端坐在案後,見到朱厚照,招手讓他立在身邊。
“是。”
寧瑾隨弘治帝移駕,回話的是內官監寺人陳寬。同是弘治帝身邊的白叟,寧瑾最善於察言觀色,陳寬不比前者機靈,更喜多做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