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使[第3頁/共5頁]
“堂兄,你瘋了?!”收回這聲驚叫的是陶謙的侄子、陶應的堂弟、汗青上曾經出任東吳交州刺史的陶基,目前獨一十七歲的陶基連退席共飲的資格都冇有,但血氣方剛之下,陶基還是出聲驚呼道:“徐州乃是伯父基業,豈能拱手讓人?!”
“無所謂,備本就冇有兼併徐州之意,陶二公子喜好玩小把戲也隨他。”劉備輕鬆的答覆了一句,隨即又眉頭一皺,喃喃說道:“說到小把戲,陶二公子前麵的話才象是在玩把戲,說甚麼隻要有我在,就不愁曹兵不退,一番話看似阿諛,實際上倒是摸索擠兌,摸索我的退曹決計,擠兌鼓動我出城戰曹。”
“閉嘴,汝兄在與玄德公說話,休得插嘴。”陶謙氣憤嗬叱道。
“既如此……,那就等退了曹兵,再籌議吧。”陶謙遊移了半晌,終究還是收回了牌印,又看了陶應一眼,目光甚是龐大。
“退曹兵?說得輕易。”陶基心中嘲笑,心說曹兵如果真那麼好退,早就退了,還等你們劉關張手裡的兩三千兵馬?不過也好,隻要你們肯出城和曹賊決鬥,不管勝負,伯父和我們都能夠坐收漁利。
“但願是偶合吧。”劉備暗歎一聲,又幽幽說道:“總之,這位陶二公子,冇那麼簡樸。”
“曹兵還冇退!”陶基氣憤叫喚起來,“曹賊現在還在四周圍城,隨時能夠發兵攻城!”
“那就有勞賢侄了。”劉備也冇多想,把寫好筆墨的縑帛裝入漆篋封好,順手就遞給了陶應,陶應雙手恭敬接過,又獲得陶謙同意,很快就出門安排人手送信去了。
陶商是樸拙懇,聽到父親如許的號令,天然是為之一楞,陶謙又不耐煩的催促道:“頓時去安排,記著,不要讓其彆人發明。”陶商這才點頭,從速安排下人去召會陶應。
大部分的文武官員紛繁點頭稱是,糜芳更是大聲擁戴,“二公子所言極是,有玄德公與關張趙三位將軍在此,曹兵縱有百萬,我等也可高枕無憂……。”成果話還冇有說完,糜芳就已經被兄長糜竺一眼瞪得心慌,聲音不由自主的小了下去。
“賢弟此言差矣。”陶應大聲辯駁道:“徐州乃是漢家地盤,父親僅是替天子司牧一方,如何能說我是基業?古語雲:天命有常,唯有德者居之,劉叔父乃是大漢苗裔,德高望重,文武雙全,又千裡驅兵殺退曹賊,救徐州萬千生靈於水火,正該代替父親,掌管徐州!”
“玄德公所言極是。”糜竺也站了出來,向陶謙恭敬說道:“府君雖是一片美意,但現在曹賊兵臨城下,且當商討退敵之策。待事平之日,再議相讓事件可也。”
陶應都已經把話說到這境地了,劉備也冇了其他體例,隻能向陶謙拱手說道:“陶公厚愛,備萬死難報,但眼下曹兵未退,該搶先行商討退兵之事,待到劉備殺退了曹兵,解了徐州之圍,然後再做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