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信使[第1頁/共5頁]
“賢弟此言差矣。”陶應大聲辯駁道:“徐州乃是漢家地盤,父親僅是替天子司牧一方,如何能說我是基業?古語雲:天命有常,唯有德者居之,劉叔父乃是大漢苗裔,德高望重,文武雙全,又千裡驅兵殺退曹賊,救徐州萬千生靈於水火,正該代替父親,掌管徐州!”
“二公子……,二公子!”那百人將抹著汗水,結結巴巴的喊道:“二公子他出城了!”
說到這,陶應又轉向了在場的徐州文武官員,問道:“各位大人,各位將軍,你們說是也不是?”
糜竺一楞,下認識的勒住馬頭,細心回想半晌後,糜竺低聲驚呼道:“玄德公如此說,糜竺也感覺不對了,陶二公子那番話看似阿諛奉迎,四平八穩,實際上倒是奇妙摸索,鼓動玄德公出兵退曹,同時還堵死了玄德公當即領受徐州的門路,逼著玄德公先退曹兵,再議州事。”
“堂兄,你瘋了?!”收回這聲驚叫的是陶謙的侄子、陶應的堂弟、汗青上曾經出任東吳交州刺史的陶基,目前獨一十七歲的陶基連退席共飲的資格都冇有,但血氣方剛之下,陶基還是出聲驚呼道:“徐州乃是伯父基業,豈能拱手讓人?!”
“看來是我多心了。”看著糜竺倉促拜彆的背影,劉備鬆了口氣,心中淺笑說道:“糜子仲說得不錯,笨伯就是笨伯,就連我信中對曹操的調侃之意都冇有看出來,就敢親身到曹營送信,這位陶二公子這一去,必定回不來了。”
街道火線俄然傳來嚴峻的叫喚聲音,一員徐州百人將連滾帶爬的衝過來,一把拉住糜竺的馬韁,滿頭大汗的喊道:“彆駕,出大事了!曹豹將軍命末將當即拜見主公,主公在那邊?”
“或者他和主公一樣,都被曹賊殺怕了,以是和主公想到一處,籌算把徐州這塊燒紅的火炭塞給玄德公。”糜芳插嘴說道:“或者這事底子就是出自主公的授意,不然以他那點本領,絕對說不出那麼多合適恰當的話來。”
“不對!”策畫到這裡,劉備驀地想起一事,忙轉向中間的糜芳問道:“子方,曹營當中,可有人熟諳這位陶二公子?”
“退曹兵?說得輕易。”陶基心中嘲笑,心說曹兵如果真那麼好退,早就退了,還等你們劉關張手裡的兩三千兵馬?不過也好,隻要你們肯出城和曹賊決鬥,不管勝負,伯父和我們都能夠坐收漁利。
陶基瞪大了眼睛,頭一次發明本身這個二堂哥不但是誠懇,還傻!中間的徐州文武官員也個個目瞪口呆,象不熟諳一樣的打量著陶應,陶謙更是茫然失措,驚奇的看著兒子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叔父。”在內心嘀咕完了,陶應又從速拱手說道:“叔父先勿推讓,請聽小侄一言,逆賊張闓貪財害命,為徐州招來潑天大禍,曹賊藉機發兵,殛斃徐州軍民百萬,徐州城池危如累卵,全賴叔父提兵來救,殺退曹兵活我徐州萬千生靈,功莫大焉。於情於理,家父都應讓出徐州,還望叔父為徐州軍民百姓計,代替家父,掌管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