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霓裳一曲千峰上[第1頁/共3頁]
武惠妃死的時候,唐明皇倒是煩悶寡歡,連新排的《快意娘舞》亦冇法讓他抬眼一看。帝王的生涯是孤單的,或許他隻是感喟落空了跟他誌趣相和的火伴。君心如鐵亦有了柔犬時,便是再美的跳舞,無人同賞,又有何趣?當時他約莫還冇有想過,本身生射中最首要的一個女人,實在底子還冇有真正呈現。“雲想衣裳花想容,東風拂檻露華濃”,詩仙李白的三首《清平調》,寫儘了嬌憨動聽、善於樂律的楊玉環,本來這纔是“名花傾城兩相歡,長使君王帶笑看”。也恰是如許的一段情緣,纔在歌舞昇平裡引出了《安史之亂》的暗影。憶當初日正中,花滿地,衣袂飄飄霓裳舉,卻不料漁陽鼙鼓勵地來。
畢竟是大唐,中國封建期間裡最強大的王朝,有大氣澎湃如萬國來朝、傲視天下,亦有情思委宛,大明宮秋涼夜色,長溝流月去無聲。明顯是講一段亂世,亦有小女兒的情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傳奇裡寫,彷彿是七寶樓台鏤金錯玉,車如流水馬如龍,像張愛玲提及來:“帝王家的繁華,天寶年間的燈節,火樹銀花,唐明皇與妃嬪坐在樓上像神仙,百姓人隱士海在樓下參拜;皇親國戚攢珠嵌寶的車子,路上向裡窺測了一下,身上沾的香氣經月不散……”如許天上白玉京似的盛麗,如許瓊樓玉宇似的繁華,被一板一眼地拍出來,能夠看出打扮師是當真參考了唐朝的仕女圖,有些乃至有敦煌壁畫的影子,比如楊玉環的一段《琵琶舞》,亦有異域情調的龜茲樂與胡旋。劉威身上的袍襟領子,明顯是胡服,卻襯得他麵如冠玉,翩然臨風。是開放的相容,亦是委宛的風騷。
比來寫完了小說《東宮》,跟幾位製片人打仗,談及電視劇改編。因為內裡有好幾處歌舞場麵的描述,情節中亦有《踏歌》,以是一向感覺惴惴不安。孫穎教員已經病故,現在另有誰能夠一揮而就,編排擠那樣環球無雙的歌舞呢?改編這些歌舞的時候,到底如何才氣表示出想要的結果,會不會再次被視作道具師和打扮師的仇敵?不過亦是杞人憂天吧,比如前幾年的電視劇《貞觀長歌》,內裡亦有一支《西洲曲》,非常委宛動聽。鏡頭繞過盤曲的假山,方當韶齡的綠袖翩然起舞,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這時候的歌舞還是光輝天真的。厥後運氣顛沛流浪,綠袖身在瓦肆,劇中的閔國器狂放張揚,天子呼來不上船,寧肯不奉召,也要留下來看這一曲《西洲曲》。雕欄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第三次亦是全劇最後一次,綠袖在唐太宗麵前一舞,此時的綠袖被負心丟棄,父親和知己閔國器已經蒙冤而死……這一舞的數次鏡頭切換裡,都在委宛的樂聲中看到她眼裡的淚光。同一支舞,卻如白茶三沏,滋味更加分歧。強作歡顏,明麗鮮妍,誰能消風刀霜劍嚴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