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美人如玉劍如虹[第2頁/共4頁]
另一張劇照是趙敏在水閣中操琴,這時候她已經換成女裝了。安以軒的妝容潔淨美麗,髮型簡樸,隻於烏雲低綰處垂著赤金瓔珞,墜著三顆蓮子般大渾圓珍珠。一向感覺張紀中版的金庸劇,好就幸虧它的打扮、道具與取景。此時趙敏的裝束打扮,真是像書中所寫,非常斑斕當中,更帶著三分豪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這類妝容,固然與書中描述的並不不異,但亦合適趙敏的身份職位。
建寧公主固然嬌蠻不講理,但畢竟生在深宮,脾氣上固然不完美,本質上卻壞不到那裡去。她的愛是真的,恨也是真的,她隻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
每一版的阿紫,實在都並冇有小說中那般暴戾。那樣暴虐的少女,哪怕是美人,也太難獲得觀眾的諒解了。以是在拍電視劇的時候,編導下認識地躲避了過分於陰狠的鏡頭。但遺憾的是,這麼多版電視劇中的阿紫,都並冇有真正給觀眾書中的那種感受。
前陣子看徐克的電影,感慨徐克還是最合適古龍的調調兒,詭異奇異,彷彿七寶樓台殘暴奪目。一向在想,金庸作品改成電視劇者很多,超卓的版本亦多,但是於電影,固然也拍過好多部,但彷彿神韻上老是稍稍遜於原著。倒不是導演不消心,而是金庸的小說題材浩大,一部電影來完成委實有難度,不若電視劇的容量更加合適。
提及來也奇特,每次看《天龍八部》看到潸然淚下時,既不是“塞上牛羊空許約”,亦不是蕭峰他殺那一段,而是阿紫抱著蕭峰漸冷的身材,從雁門關前峭壁一躍而下時。
從周星馳的宋兵乙,到劉嘉玲的宮女;從周迅的黃蓉,到林誌穎的段譽;從孫海英的田伯光,到茅威濤的東方不敗;從楊麗萍的梅超風,到鐘欣桐的程靈素……
另有一張劇照令人印象深切,是張無忌返回水閣采奪“醉仙靈芙”。兩人在水閣以外脫手,趙敏伸手擒拿,而鄧超所飾的張無忌以不成思議的角度向後哈腰急避。諒解我這個細節控,當時在劇照上找了半晌的威亞也冇有找到,可見其技術措置得非常到家,如許張力實足的鏡頭也並冇有露餡。
實在一向想著導演應當更大膽一點,顛覆一點。如果再拍《天龍八部》新版,無妨用氣質天真的少女演員來演阿紫。因為小說裡的阿紫,甫一出場就隻是個天真活潑的少女。越是表麵上看不出來,越能表現出她脾氣龐大的一麵。
葉童豪氣不足,嬌媚不敷。這一版裡的趙敏,也跟原著有著較著的辨彆。台灣劇最善於感情戲,將其描畫得非常細緻豐富。總感覺彼時該劇打扮上頭太偏疼,因為內裡峨嵋派眾女俠一襲紗衣多標緻,特彆是周海媚,真是明豔不成方物。而葉童的趙敏,卻老是素衣青衽,作為汝陽王家的郡主,也忒樸實了些。要曉得原著中的趙敏出身王室,是慣於錦衣玉食的。張無忌初見她時,她固然身著男裝,但頭巾上綴著明珠,而厥後張無忌在萬安寺中再見她,隻見她腳上穿一對鵝黃緞鞋,鞋頭上各綴一顆明珠――這纔是郡主的氣度。比如《天龍八部》裡寫到蕭峰,當時候他已經是遼國的南院大王,書中隻用了四個字――“輕裘緩帶”,便足以言明他的身份。由身份職位帶來的裝束的分歧,天然不會再是他在丐幫時的那樣隨便。“輕裘緩帶”實在也是非常隨便的打扮,不過南院大王職位高貴,哪怕是隨便的打扮,也是“輕裘”而“緩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