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專欄刊登[第3頁/共4頁]
美國的報紙體係是非常特彆的,大部分報紙都是在本地發行,隻要少數幾份報紙是全美髮行的,比如“紐約時報”就分為紐約版和天下版。像“紐約察看者報”就是一份隻要在紐約本地能夠買到的報紙,“紐約郵報”也是。當然,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人們已經逐步丟棄了傳統瀏覽訊息的體例,各大報紙都有網頁版本,及時更新。以是,在德州也能夠瀏覽到來自其他各大州的報紙。
早餐享用結束以後,宋令儀本來籌算去洗碗,不過愛麗絲和瑪麗安幾個女生搶了上前,接過了洗碗的事情,氛圍再次開端預熱起來,大師都籌辦好了持續第二天的狂歡。
雷厲流行的氣勢還是是熟諳的配方、熟諳的味道,“這裡是十四。報紙的樣本我收到了。我隻是打電話過來,說聲感謝。”
但是陸離的奉勸卻冇有人在乎,大師都同時朝陸離揮了揮手,嫌棄地將他趕走,這實在讓陸離哭笑不得。
這纔是進入訊息行業最首要的動力。
在短短三天以內,他們就收到了將近五百封郵件,這對於“紐約察看者報”如許一家小報社來講,實在過分可貴了,特彆是他們冇有公佈甚麼值得存眷的八卦訊息的環境下。以是,第二篇自但是然就提上了議程。
轉頭看了看身邊的宋令儀和陸懷瑾身上,兩小我的神采也有些凝重,陸離不由啞然發笑,“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等候告訴書時的景象。”
“十四,給我看看。”陸懷瑾開口說道,讓陸離不由愣了愣――陸懷瑾竟然也稱呼他“十四”,這實在是……
這是一個不測欣喜,固然“紐約察看者報”僅僅隻是一家小報社,但聘請專欄作家的事情也需求顛末沉思熟慮的。現在陸離才撰寫了一篇文章,茱莉亞就情願和總編輯扳談,這實在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動靜了。當然,即便總編輯點頭了,陸離拿到的也很有能夠隻是一個短期條約,三個月或者六個月。
他現在是一名記者了,更加精確一點來講,是一名專欄作家了。他在報紙上頒發本身的觀點,將本身的經曆和定見分享給每一名讀者,資訊互換的橋梁構建起來以後,影響也就產生了。這也意味著,他具有了竄改某部分人設法的能夠――哪怕僅僅隻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哪怕僅僅隻是很小很小的能夠,但起碼,他具有了竄改天下的機遇。
“報紙,對。”茱莉亞立即就反應了過來,“這篇專欄反應不錯,疇昔這幾天時候裡,我們收到了很多郵件,頒發了本身的觀點。此中很多人都抱怨,為甚麼冇有本身州的文明反應。”這篇專欄一樣登載在收集版上,以是收到了很多反響,“出乎料想地,人們對此中折射出來的文明征象都非常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