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棋子[第1頁/共3頁]
“先將此信送到公主府。”
那麼,不去牽涉安西王?
隻是,儀天一旦削藩勝利,野心就會至此獲得滿足?
嗯,減到微胖便可,太瘦也不好。
一念至此,唐西不由苦笑:“賢人奇策,我與娘子皆是棋子。”
不但冇有根底,也因為與金枝公主的婚約,成為了眾矢之的。
隻不過,話又說返來,各方節度使加起來,掌兵超越百萬,不容小覷。
儀天若真的想立其為帝,便不會至今還不給她參與朝政,以是說“傀儡”之實是鐵定的。
恐怕是以“二聖”為傀儡,本身還是把持朝政,做那“垂簾”幕後之人。
重登大位以後的儀天,隻需安撫,便可再次皋牢民氣,使大周重歸穩定。
“長安已非居住之所,留我和清清在此善後,便可。”
死貧僧,不死貧道,儀天漁翁得利。
豪不誇大地說,儀天早有削藩之意,並且意不在一個,是全部大周的統統節度使、藩王,破而後立。
大周以胖為美,該不會是和小三普通“架式”吧?
兩人的婚約自幼便定下,少時不說,長大今後金枝公主卻也未曾對這樁婚事表示過態度,也不知是迫於儀天的安排,已然認命,自知身為天家所處,姻親之事冇法做主。
頓了頓,唐西執筆成書,寫了一個小字條,墨跡未乾,並未折起,就交到小三手中。
當初輕靈敬愛的小公主,現在是何模樣?
這一高一低,一貴一賤的組合,最好節製,更便利儀天操控。
這般看來,“心悅”是談不上的,“心狠”的概率倒是很大。
天然要麵對削藩形成的動亂局麵,有安西王的例子在先,削藩涉及全部大唐,十餘節度使必定是串連起來反對朝廷,乃至會燃起烽火。
儀天即便野心勃勃,也得好生衡量。
小三隻是布衣,無權進入宮中,故此隻能叫他送去宮外的公主府。
並且,儀天退居上皇,莫非就會甘心交出權益?
縱觀儀天即位二十載,她大肆舉用外戚,誅殺前朝官員,解除異己,提攜擁立一黨。
儀天冒然削藩,誅殺功臣,必定會引來後代罵名。
即便今後成為了“二聖”之一,在儀天看來,也掀不起甚麼風波。
既是勝利削藩,又不落罵名。
甚麼仇人之子,賜婚金枝公主,那都是流於大要,做給人看的。
諸王之亂,猶有先例。玄宗在位時的安史之亂,便是“先賢”。
關頭在於唐西是否聽話。
手劄上,隻要八個字:金枝吾妻,夫請一見。
而儀天賢人善心大發,力保這“歪曲”朝廷重臣的禍首禍首---唐西,不死。
胖滾滾的小三走進了書房:“少主,有何叮嚀?”
儀天上皇,秉承天意,隻需暗自操控朝臣非議,便可再次複辟,重登大位。
安西王,隻是一個開端。
即使朝堂有一力彈壓的氣力,廢黜一眾節度使、藩王,但身居此位者,哪個不是功高卓著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