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章:步伐有點大[第1頁/共5頁]
初代火炮的辨彆是遵循發射的彈丸種類來停止辨彆,實心彈是一種標配的彈丸,也是最好製造和發射的彈丸,能夠適應於統統的炮管。實心彈還是射程最遠的一種彈丸,像是霰彈則是一種裝填數十枚鉛彈的炮彈,發射間隔實在也並不肯,但是霰彈是發射後一種扇形放射的狀況,抵近對步兵射擊將會達到可駭的能力。
引信的安裝是一個技術活,但是不過就是清理炮身後側一個小孔,肯定冇有火藥殘餘,也確認引信被放到精確的位置。所謂的精確位置則有講究,不但要包管引信與火藥包連接。還要包管引信的長度。凡是是拿著一個木叉沿著小孔一捅,一捅之下火藥包的佈會呈現破壞,然後將引信再次用木叉捅出來,以後還需求在小孔周邊停止需求的封密。
“退後,退後,再發射幾次看看。”呂哲號召著一大幫人退到充足安然的間隔。
“王上,那種玩意……”徐誌抬手指著遠處正在被降溫的九磅炮:“今後隻設備混編軍團嗎?”
聽著是連續串的標語,看著是好些個繁忙的炮兵。
“很好!非常好!”呂哲對實驗成果隻能是感到對勁:“能夠量產嗎?”
“清膛結束!”
104毫米的是九磅炮,115毫米是十二磅炮,131毫米是十八磅炮,144毫米是二十四磅炮,159毫米是三十二磅炮。
“火藥包裝填結束!”
“公然啊,是不能要求有甚麼切確性。”呂哲冇甚麼好絕望的,製造出來的青銅炮也就是大抵拿破崙期間的程度。又不是當代那種火炮。
火炮發射是會產生震驚的,這裡的震驚可不是指炮架的輪子會今後退,專門指的是仰角東西那些齒輪被震力影響的偏移。
接下來同一座火炮反覆發射,除了第二次偏移六米以外,第五次發射隻偏移了三米算是最好成績。最差的成績是偏移了二十三米。
呂哲也是滿心的歡樂,他冇去摸炮身,方纔發射過的青銅炮現在可還非常燙,去摸底子就是犯傻,他是半摸半扶著炮架,摸摸輪子,再摸摸支撐架,然後愛不釋手地摸著刻度表:“渾身都是科學啊。就是裝載的時候費事了一些。”
擺在呂哲和一眾軍方大佬的火炮,它是帝國兵工嘗試很久以後纔有的定型,口徑為104毫米。火炮管身長度為2.2米,不含炮架的重量是一千四百斤,含炮架重量是二千一百餘斤。
“彈丸裝填結束!”
火炮霹雷作響發射實心彈的場麵實在也就阿誰模樣,在呂哲看來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場麵,不過就是“轟”的一聲炮身震驚了一下,隨後實心彈飛出一段間隔砸到空中,砸得泥土四射,然後實心彈向前轉動罷了。
“火炮甚麼時候能夠武裝?”季布問出了統統武將最體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