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六國論[第1頁/共3頁]
然五年前,李元昊竟悍然稱帝。
大部分語句不通,錯字連篇的卷子直接被淘汰,隻如果識字,略微有點學問文采便有很大機遇。
對大宋而言,這無疑是赤果果的兵變,最後一塊遮羞布被完整撕掉,天然忍無可忍。何如可惜多次的軍事征討勝少敗多,乃至於落得現在的境地。
對經史子集毫無感受,至於宋朝文學……總不能填幾首詞上去吧?貌似這年初詞還難登風雅之堂,柳永就是個例子,奉旨填詞,被天子斷了科舉的但願,算是大宋讀書人的前車之鑒。
歐陽修照實答覆後,便辭職出宮了。大事臨時摻雜不上,官家既然問起了四門館,那閱卷招生天然就不敢懶惰。
一口氣看完這篇文章,歐陽修隻覺心潮彭湃,忍不住擊掌拍案,連聲高喊道“好、好、好!”
想寫甚麼都行,範圍那是相稱的廣泛,隻需求上交一篇文章便可。
文章寫完,卷子上交,靜候佳音便是,對此薛縱很有信心。
細心想想,彷彿很有事理,前來招考的後輩程度整齊不齊,命題還真不好辦。從甚麼《尚書》《國語》裡隨便選一段,能夠很多人都冇看過,全然不知來源含義,那難道難堪了?
無題!
青樓瓦肆裡的姐兒們喜好又如何?除了留下風花雪月,青樓薄倖之名外,有甚麼本色用處?想想柳永的了局便知,薛縱可不想身後由妓/女集資安葬。
感激中學語文教員,感激超好的影象力,薛縱還記得些詩詞文章,這會恰好能派上用處。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如何看,都感覺這件事很諷刺。
比如蘇洵的《六國論》,這位先生現在應當合法盛年,好似還在蜀中故鄉,隻是這篇文章到底出世與否?“文抄公”如果變成了赤果果的抄襲就不好了。
對不住了,蘇老泉!
細心想想,貌似蘇洵是兩個兒子都長大後纔出蜀到的東京。算算時候,蘇軾、蘇轍兄弟現在應當還隻是孩童,那麼入京少說另有十多年,以是應當是安然的。
力不如人,費錢買得一時戰役,倒也說得疇昔。
宋朝之前的必定不可,今後的……八股格局太生硬,也冇記著幾個,若說最合適的彷彿就是還未麵世的宋朝文章。
且不說那麼遠,單說現在,歐陽修能看得上嗎?
彆問薛縱是如何曉得,就在穿越的前兩天,一張歐陽修門徒曾鞏的親筆帖子拍出了天價。薛縱正幸虧網上看到,並看到些許延長報導。
無題,如許的考題已經充足簡樸,但薛縱有些不知所措,該寫甚麼呢?
眼看著四月裡,金明池校閱水軍的嘉會將近鄰近,硝石製冰之事需當抓緊了……
……
這就是歐陽修所出的考題!
六國幻滅,非兵倒黴,戰不善,弊在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