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周夫子[第2頁/共3頁]
周汝南心中想定,收起心中苦笑,正色道:“多謝大人提攜,鄙人必然儘好本份,做好分內之事。”
周汝南長歎一聲,臉顯無法之色,“不瞞大人,鄙人此來是想謀平生存,誰知來此一兩月,竟找不到一合適的活計,如我這類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孱羸之人,哪家主家看得上?真是百無一用是墨客啊。說來讓大人見笑,鄙人川資用儘,已兩日冇沾水米,這才暈倒街頭,受這無妄之災,若不是大人相救,鄙人恐怕都冇機遇回家與妻兒相見了。”
如果冇有聽到這句話,或許周汝南真的會好言回絕,這兩個月,他不是找不到事情做,而是一向放不下墨客的架子,從小培養的墨客時令,讓他寧餓死不低頭,但現在他卻在內心悄悄自嘲自鄙,枉本身讀了這麼多年的書,卻一點不曉得變通,連一個小兒都能懂的儲存之道,本身卻一向不明白,害得妻兒一起刻苦,唉,周汝南呀周汝南,你真是白活了二十多年。
昌隆飯莊的菜真是不錯,柳沁邊吃邊點頭,每一道菜在經心烹煮以後,都極其入味,但又不顯得濃烈,還保持著本身原有的味道,就象一名斑斕的女子,說她淡雅,卻能看出細心打扮後的精美,說她素淨,卻又不失本質的清爽,所謂濃裝淡抹總適宜大略如此。
“不,不,這都是大人出的銀子,草民不過是跑跑腿。”劉掌櫃如何敢受這份情,忙推托道。
大師真當她的那句話是趕馬車的車伕說的鄉野俚語,也冇深想,又感覺她說得風趣,不由得都哈哈笑起來。
昌隆飯莊主賣菜肴,並不賣酒,隻要高貴重要的客人,他們纔會附贈本身釀的清酒,在漢國喝酒與用飯是分開的,賣酒和茶的處所稱為酒坊茶鋪,用飯的處所稱為飯莊,隻要那些背景硬背景深的人才氣開酒樓,既可用飯也可喝酒,如許級彆的酒樓都需求衙門的特彆唆使,鴻興酒樓就是後一種。
柳沁早擠到柳老爺身邊,被柳老爺順勢抱在懷裡,現下正睜著她烏溜溜的大眼睛將劈麵的人打量了一番,那周夫子看起來與柳家大爺差未幾,約二十5、六年紀,生得五官清秀,白淨麪皮,一派儒雅之姿,他身著一件舊布袍,頭戴墨客巾,看得削髮境不是很好,但他坐在柳老爺麵前,卻腰背挺直,眼神自如,並無瑟縮之態。
周汝南放動手中杯盞,恭敬回道:“鄙人瀏河鎮新鄭村人。”
飯後,上了些果子及兩壺好茶,世人安息了半晌,又吃飽喝足,都規複了精力,幾個小娃以柳沁為首,在屋子裡嘻嘻哈哈的打鬨起來,柳老爺笑眯眯的看著,也不禁止。
柳老爺見他承諾,表情也甚愉悅,能屈能伸纔是大才之人,若一味陳腐的墨守陳規,如何能成大器,做大事?柳老爺見過的人不知凡幾,此中有纔有才氣的也很多,但能讓柳老爺看上眼的卻冇幾個,這一刻,這個周汝南卻讓柳老爺留了心,有了點培養的心機。因而大師都聽到了柳老爺歡暢的笑聲,“好,好,你先在這兒好好養傷,等傷好了再去衙門報到。劉掌櫃,這周夫子我可交給你了,你可要好生看顧。”